上海发布2018年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 商标犯罪案件仍居首位
本报讯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
据《白皮书》显示,2018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上升明显,共受理案件434件781人,批捕率同比上升37.67%;各罪增幅、占比不同,但商标犯罪案件始终居首,占全部案件的89%。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介绍,商标犯罪主体呈现低知化特征,犯罪手法的链条式、国际化属性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侵权产品销往境外893个城市,销售金额高达人民币1.4亿余元的案件。
由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出庭支持公诉的一起商标侵权案刚刚结束庭审。在该案中,四名被告人均是初中、中专文化水平,表示自己“虽然觉得这一行为不好,但并不知道有违法情节”。
被告人王某某自2017年9月起向他人购入印有上海糖业烟酒有限公司合法注册的“玉棠”商标小包装白砂糖袋,未经糖业烟酒公司许可,雇佣被告人王某、张某,将从被告冯某处购入的其他品牌白砂糖罐装至印有“玉棠”商标的包装袋内,并销售给多名商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多名被告人制作并销售了价值200余万元的假冒“玉棠”品牌白砂糖。
虹口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四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著作权类、商业秘密犯罪主体呈高知化和职业性特征。在著作权犯罪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侵权成为最主要手段;商业秘密案件增势也相当明显,2017年市检察院共受理商业秘密案件1件,2018年受理案件6件,同比上升高达6倍,其中企业内控盲点成为犯罪的高发诱因。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具体特点,上海市检察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持严打力度。如:检察机关加强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对两高、国家版权局等重点关注的10起案件挂牌督办,并组织开展全市知识产权案件进行集中公诉;虹口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推动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合理赔偿机制的确立完善;此外,2018年,市检察院还邀请知识产权领域学者专家,召开上海市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专题研讨会,推动形成统一完善的执法标准、证据规格。(记者余东明 实习生张若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