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IP文化:适度消费才能可持续发展

2019年04月15日09:23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IP文化:适度消费才能可持续发展

近日,IP文创产品又一次在网络上刷屏,契合年轻人“萌点”的“星巴克猫爪杯”遭遇哄抢,而开在皇城根底下的“故宫火锅”更是吸引了大批人群预约、打卡,不仅店内历史气息十足的就餐氛围令人新奇,菜单和菜品更让人体验了一把“宫廷范儿”。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热门IP不断出新,不少文创产品成为“网红”,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神经。对于这种现象,有网友认为推广有益,让人眼前一亮,也有网友引用经典小品中那句“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来质疑热门IP的过度营销。

文化创意产品固然需要“新意”点缀、科技“加持”,但只有适度消费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凝聚不散,才能世世代代延续乡愁。

文化创意应保持创新有道。中国历史浩瀚璀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或濒临失传,或技艺复杂,或历经浩劫,都是历史赋予的珍宝,来自工匠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持,来自先辈们“传统无法被替代”的深信不疑。文创产品对文化的创新应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者,应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感知、认识,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同时建立健康的审美取向。但在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开发者对产品所承载的文化不明就里,设计创意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有些设计开发者只是将热门文化符号与产品进行嫁接,没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文创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文创产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文化消费应避免滥用情怀。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不断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青一代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想法,而在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上出现了断层。近些年来,很多人开始厌倦快餐文化,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贵,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开始通过文化消费的方式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寄托文化情怀。文创产品承载着与消费者有共鸣的共同话题、共同精神向往和共同价值追求,往往可以一呼百应、实现双赢,因为它不仅体现了产品本身的功能特点和商品属性,还通过传播文化起到了价值实现的作用。但不可否认,有些文创企业只是以情怀为噱头,却并没有真正为产品注入灵魂、注入内涵,这样的文创产品不能说话,不能讲故事,反而将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怀”变成了盈利的手段。文化消费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交易,“情怀”的滥用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厌烦之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文创产品之中,才是文化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文化传承应巧借时代新风。传统文化滋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民俗环境之下,具有特殊性和地域色彩,而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则为传统文化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更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筛选和再造,变得更加大众化和生活化。科技“加持”,一方面将数字化的文化信息共享,助力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文化“失真”、文化传播“片面化”的问题。热门文化意象不断被利用,追求流量、追求热点的潮流中,不少文化被恶搞、被符号化。互联网时代的关注个体、迎合引导个性文化的特点并不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唯一原因,或许更有效的解决之道在于通过积极的舆论氛围和正确的文化传播,引导人们学会品鉴文创产品的优劣,引导人们主动贴合主流文化,巧用互联网时代便利之处,让科技服务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商业合理利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文创产品在成为“网红”之后,前路仍旧漫长,更应该不断创新,给消费者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推动文化资源更好为人民服务。(谭玉 杜美欣)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