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证券化 零突破后怎么走
似乎一夜之间,说了很多年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然真来了。3月28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指导下,我国获批的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
不久前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广东省的《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也提出,支持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虽然看起来火热,但对不少知识产权从业者来说,这还不是个特别熟悉的名词。知识产权证券化具体是什么,为何我们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它和创新企业及投资者又是什么关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摇滚歌星开知识产权证券化先河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创新,将知识产权这种资产证券化了。”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季节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季节说,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而狭义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过程。
对此,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赵礼杰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以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通过发行市场流通证券进行融资的融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其最大特点在于基础资产不再是实物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产权。实现了知识产权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转化,为资本“脱虚入实”直接进入创新领域,打通了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导流渠。
“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对于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季节说。
国专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一份报告显示,知识产权证券化公认的最早事件发生在1997年1月:美国著名摇滚歌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由于短时间内缺少流动资金,于是通过在美国金融市场出售其音乐作品的版权债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了为期10年利率为7.9%的债券,为个人的音乐发展之路募集资金5500万美元。
这一融资行为大获成功,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起典型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此后,知识产权证券化逐渐延伸至电影、音乐、专利、商标等领域。
随后,各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典型案例越来越多。2003 年初,服饰品牌Guess以14件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为基础发行了7500万美元的债券,为期8年,由JP摩根证券包销。2005年,哥伦比亚大学与美国知名生物制药公司Pharma合作,将该公司研发的13种药品专利作为资产池,在资本市场共筹集资金2.27亿美元。
有数据显示,在1997年到2010年期间,美国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融资的成交金额就高达420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2%。
中小企业专利证券化需求日益迫切
“我们国家提知识产权证券化也至少有十年了。”季节说,近年来更是将其当成一项重点任务来推进。
“我国各类知识产权的数量越来越大,如何有效运营成为重要课题。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广大中小文化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需求日益迫切,知识产权融资正在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因此,知识产权证券化成为探索途径之一。”季节分析,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价值中的比重在近20年中大约从20%上升到70%左右,知识资产逐渐取代传统的实物资产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近年来,知识产权的维权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一位知识产权从业者也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但迄今为止,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案例屈指可数——2015年,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底层资产租赁标的物全部知识产权,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的突破;去年底,我国首单知识产权ABS供应链项目成功发行。
“这确实是一项比较难推进的工作。”季节认为,根本原因是,和房屋等资产不同,知识产权不是一项独立的资产,其价值依附于公司、运营人、运营方式等其他多种因素。
季节分析,一项专利在不同公司,以不同方式运营的价值可能相差巨大。“目前国际上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要形式是传统的资产证券化ABS,这种形式指的是被证券化的资产未来会有可预期的、较稳定的收益,在知识产权领域,它可能比较适合商标、版权,但对专利来说可操作性不强,因为专利的收益没法预期、稳定。”
“所以,欧美等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也主要集中在商标、版权等领域,在专利方面的实践比较少,但由于这些国家,尤其美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风投,他们对专利的运营方式更多也更灵活,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的需求远没有我们迫切。”季节认为。
上述那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则分析,我国每年专利产出数量虽大,但真正经得起诉讼和市场检验的优质专利还不够多,“被证券化的资产需按特定标准进行严格筛选,需要有清晰权利范围、法律效力等,能获得投资者认可的优质资产池缺乏基础,同时,专利资产的现金流稳定性、信息披露的特殊性等,也都考验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
“总之,知识产权资本化、证券化工作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论是跨领域的人才、成功的经验与案例等,还是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都有很多工作亟待探索和完善。”这位从业人员表示。
激活企业无形资产操作起来不易
“相比于ABS,我认为知识产权这种资产更适合WBS(整体业务资产支持债券),这种模式是将企业的整体运营资产作为基础资产, 以其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支持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季节说。他阐述道,简单说,就是将某公司的知识产权打包上市,强制将这部分资产与公司整体收益挂钩,解决稳定的现金流问题,“操作起来肯定没这么简单,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作为国家“1+2+20+N”知识产权运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承担着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金融创新(横琴)试点平台的建设运行重任。
“我们已经在设计知识产权证券化的WBS产品,已经探索了好几年,希望通过知识产权同行的共同努力,能尽快成立一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证券交易市场,让知识产权证券产品成为一种股票,让机构、个人投资者都能参与其中。”季节说,“我们会设计相对科学合理的机制,在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真正激活企业知识产权这项无形资产,让知识产权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为更好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并做好知识产权评估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赵礼杰认为。“市场需求挺大的,随着监管部门标准、规则的明晰和配套措施的落地,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朝着证券化的方向去完善知识产权的评估、信息披露等。”前述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说。(操秀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