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创新型经济 服务高质量发展
企业谋求发展 知识产权出力
编者按
企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富足,国家强盛。这其中,一批各类所有制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以市场主体的身份挑起了市场经济的“大梁”。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企业该如何有效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力量助力自身转型升级?本报特邀在企业中任职的代表委员,用他们在创新创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中国企业出谋划策。
中国品牌提质“出海”
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中国品牌如何发展壮大、参与全球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
我国企业应注重国际化发展,瞄准全球市场,实施精准合作,尤其是产业发展高地和技术创新高地,多层次、分类别推进在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布局及合作。有关部门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品牌、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予以重点培育、重点支持,带动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推动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国际化,提升国际知名度,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维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桂亮:
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粮食企业必须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目前,我国粮食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国际巨头的压力。希望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国资为引领,把金融作为后盾,助力知名民营粮食品牌发展。积极推进粮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优质产品、知名品牌形成产业集群,把淮海经济区打造成国家的大粮仓,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粮食产业。
中国制造抢占先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近在眼前,中国企业怎样做才能适应潮流、抢占先机?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
经验表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都将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核心竞争力、领跑工业革命起到决定性作用。建议国家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尤其加速推进基础性、标准型的工作落地,包括制定工业设备联机标准、推动IPV6以及切实降低网络带宽成本、对现有产品以产品型号进行3C认证,从而快速推进工业企业更快与消费者直接交互,形成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
全世界都在讲先进制造,如果动作慢了一点就慢了很远。中国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尤其需要企业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企业一定要考虑自身所在行业领域的市场需求。我们前段时间看到折叠屏手机很开心,但它能否成为受欢迎的产品,还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民营企业科技实力较弱,资源相对缺乏,很多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保护意识也没那么强烈。我们希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民营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
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数字经济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政府应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设立数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的财政专项资金,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产业链。建议可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联合互联网技术供应商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建立数据联动机制,制定数据使用标准和原则,提高全社会数据的利用效率,确保大数据被合理合法地加工、挖掘、分析和运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势能。
知识产权助力转型
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局面,企业如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
中国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由过去的“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保护好企业发明人的智慧成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促进发明创造的运用。中国铁建自主研发的大型掘进装备,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系列产品已经获得专利700余件,正是因为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才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出口多个国家,逐步占领了市场,这也是我们“大国重器”和“中国智造”能够崛起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我国制造业要通过不断创新逐渐转型升级为先进制造业,这个过程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助力。近年来,中联重科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战略转型和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开展高质量专利的布局和高价值专利的创造,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建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创新,研发出先进技术,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力争通过创新,使制造业企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企业;二是要紧盯市场需求,急市场之所需,使产品领先市场一步,这样才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
企业要想转型升级,就要依靠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在引领和带动行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比如,中国黄金集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黄金集团在航天、电子等高科技新材料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突破国外垄断的“卡脖子”关键技术;着力将纳米技术与贵金属应用相结合,研发黄金催化剂、黄金浆料等高科技技术。这些关键技术,让中国黄金集团不断从传统工艺向更加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以上文字由本报特派记者孙 迪 冯 飞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