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视 出海“升级”
核心阅读
出口影视作品、合拍电影、建立播出渠道,影视出海的进阶之路收获的不仅是观众和口碑,更像一座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让民心更相通。
今年1月,《战斗民族养成记》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内举办了一场影片推介会。这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剪辑,都由中国华策影视集团和俄罗斯独立广播公司CTC传媒共同完成。
从单向出口影视作品,到双向文化沟通、合拍电影,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特别高兴:“影视出海在升级,希望出海的作品能让中国观众和俄罗斯观众了解到双方更多文化风俗,加深友谊!”
从单纯出口版权到合拍作品、建立渠道
把中国的影视作品带到海外已成华策的拿手好戏。但回头看,出海之路最初也没什么经验。
20多年前,赵依芳萌生了把中国电视剧卖到国外的念头。凭着一股闯劲,她跑到了法国戛纳电视节,这也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第一次赴戛纳电视节参展。
懵懂中“闯”戛纳,展台只被摆在地下二层,华策却由此迈开了往国外销售版权的步伐。现在,赵依芳和同事们开拓出了影视作品出口海外的多条渠道,但电视节、推介会依然是华策把电视剧推向海外的最主要方式。“我们还是喜欢在电视节上‘摆摊’,一来能一次性接触到很多国外播放平台,挖掘潜在客户;再者面对面交流效率高,对我们感兴趣的买家可以现场看片花、大纲,再进一步沟通合作。”华策集团国际业务负责人说。
经过努力,他们在各种影视节展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早些年我们的展位又小又偏,现在更大更明显了。”赵依芳说。
除了依托别人的平台,赵依芳认为也得把自己的播出渠道建起来。2013年,华策通过自主办台和联合运营等方式,建立了全球华语电视剧联播体,6年来逐渐覆盖了新加坡、菲律宾、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出海内容也在不断升级,不仅销售作品,也销售模式。越南等国不仅购买电视剧,也开始翻拍华策的剧集。与英国、俄罗斯等国合拍的作品更是打开了了解彼此的新窗口,让中国与海外民众更加尊重、理解甚至欣赏对方。
翻译、剪辑都要考虑当地观众的口味
目前,华策已经成功将中国影视作品出口到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华策和诸多海外合作伙伴进入了“蜜月期”,截至2018年底,他们的影视出海版图已经覆盖了超过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行内容时长达11832小时。
万余个小时的影视作品,汇集了现代剧、古装剧、年代剧等各种类型。古装剧《天龙八部》演到了土耳其,《创业时代》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播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则成为菲律宾私营媒体ABS—CBN播出的第一部中国现代剧……
出海大潮里,也不乏主旋律作品的身影。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曾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亲密碰撞,《大唐玄奘》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讲述了玄奘取经之路的故事,用细腻的电影语言将中印观众带回到一千多年前。
国内作品在世界观众面前频频“刷脸”,可想要国外观众真正对中国影视剧感兴趣、看下去,赵依芳觉得,还得把重点放在作品的制作上。影视作品要能“入乡随俗”,与播出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和口味相融。
翻译的好坏对影视作品影响很大。要让他国观众接受中国电视剧中的文化语境,得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思维,而不是简单的一字一译。多年来华策在全球各地区建立起了诸多翻译团队,众多译制难点变成了词库,“轻云之蔽月,流风之回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等语句都建立了贴切的译制标准。
剪辑也要考虑当地观众的观看习惯。比如菲律宾观众已经非常习惯美剧和韩剧的节奏,每天播出的剧集都有一个大的转折点,所以在菲律宾播出电视剧时,华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剪辑,以求让剧集节奏更紧凑。
“影视作品能潜移默化地加深不同民族之间对彼此的了解。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五通’之一,我们的心愿之一就是以影视为桥,让民心更相通。”赵依芳说。
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里找灵感、挖题材
勇往探路,困难也迎面而来。比如让人头疼的海外盗版,一旦发生,正版的海外推广和授权会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即使当地拥有正规授权的单位不断抗议,有的海外盗播单位仍会拿出伪造文件,谎称已有授权;海外盗版网站更加恶劣,有的新剧播映时,华策经常每天要删除几百条盗版网站的播放链接。
此外,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影视市场上的认可度还不够高,与较早出海的欧美剧、日剧、韩剧相比,还处在价格表的中低端。
“这几年,我们提升了内容质量,海外发行价格也在提高。像出口给菲律宾的一部青春剧,售价已经可以和韩剧价格‘掰手腕’了。”华策集团国际业务负责人说。
赵依芳认为,中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是创作影视作品的巨大宝藏,从题材和剧本的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既从历史文化中寻找灵感,也在现实生活里挖掘优质题材,“只有这样,我们的影视剧才能沿着‘一带一路’越走越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