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论文写在产品上
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一直是热点话题。据教育部《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校全年专利授权数共229458项,合同形式转让数仅为4803件。
在许多高校教师看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才是使命。此外,高校教师的考核晋升基本以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依据。于是,对于转化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大众的任务,大多数老师也就“淡然处之”。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鸿沟导致承接转化的能力不足,也是转化难的重要原因。企业在市场一线,理应成为从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主力军。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企业并不能有效识别或自主研发创新性技术,转化也就无从谈起。
审视转化难题,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松绑”。高校教师考核和晋升的标准不能再一根指挥棒挥舞到底,唯以学位和论文论英雄;在严格审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将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考核和评价指标,并予以制度化规范和科学管理。我们的高校也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的学院建制与课程模块设置,而是可以为紧跟科技前沿、反映创新动向的学科多开几扇门,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多铺几条路。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人才的集聚地、科技成果的策源地之一,应担起促进经济、服务社会的责任。2018年12月5日,新一批23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包括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允许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等积极措施。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实现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目标,需要高校与企业的热情“握手”。而真正“牵手”,则需要各方齐心合力,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途径无他,唯有改革。(康 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