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App行业生机盎然 “李鬼”横行防不胜防

2018年11月30日15:46 | 来源: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
小字号

伴随着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的成长,应用软件App市场也是变得异常火爆,各类App层出不穷,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据统计,我国的App开发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每位手机用户平均使用的App数超过10个。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达426万款;仅8月,应用商店就新上架移动应用12.7万款。丰富的App应用几乎占据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热门游戏被山寨克隆,“日抛型”App大量出现……App行业也面临着形式各样的侵权危机。

商标近似、专利侵权 App市场“暗礁”丛生

我国《商标法》开宗明义,在第一条的立法宗旨中,明确地把保护商标专用权同保障消费者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商标是消费者购物的向导,保护商标专用权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近年来苹果、趣头条、美柚等科技公司均遭遇过商标侵权纠纷,商标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更是企业品牌价值的外延。

2017年,医美平台新氧App被曝因没有第九类商标使用权被苹果App Store下架,按照苹果App Store的规定:如果App被投诉商标侵权,苹果在调查取证之后会将相应的App作下架处理。在商标归属未明确前,将不会再上架侵权应用,而之前下载App的用户,也从此无法再进行后续版本更新。因为商标侵权纠纷,新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受挫。

Tinder(左)诉称探探(右) “左滑右滑”功能抄袭(来源:Tinder诉状)

除了商标纠纷外,App的使用模式也可能被侵权。相信许多用户都对“左滑不喜欢,右滑喜欢”的这种社交模式并不陌生,然而这种“滑动交友”模式的先行者源于美国的一款名为“Tinder”的App,2018年,这款App所属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西区联邦地区法院韦科分庭先后递交了诉状,因侵犯专利权对Bumble和探探分别提起诉讼。

App侵权屡禁不止 企业如何防微杜渐?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也接踵而至。商标抢注、著作权纠纷、专利侵权等现象层出不穷,侵权的表现形式也从原来的单一化、简单化逐渐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这些都警示着App行业应该重视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17年7月,《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在APP的权限限制方面,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2018年5月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外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8年第4号)》显示,三季度工信部对48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53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重拳出击之下,为什么App侵权还是屡禁不止?由于App制作成本低,借由大牌游戏或应用的热度,往往能让不法商家迅速获益。在巨大的利益和相对较小的侵权成本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纷纷打起了盗版、山寨的“如意算盘”。此外,应用商店的监管缺失,成为滋生“李鬼”APP的温床。应用商店之所以对山寨和抄袭不予以主动制止,主要原因在于无论制止与否,用户下载哪个版本的应用,应用商店的收益都不会受到影响。

APP的呈现方式、内容等是App知识产权保护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是一个App产品的价值所在。在开发中,企业即使运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设计思路,开发出来的软件也可能呈现出相同的形式。在举证环节中,证明对方的侵权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前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一款App的开发、运营尤为重要。(王小艳)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综合)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