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中国智慧”建设“中国的北斗” “中国速度”推进“世界的北斗”

2018年11月20日09:3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智慧”建设“中国的北斗” “中国速度”推进“世界的北斗”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国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初就明确提出的这一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北京时间11月19日凌晨,中国再次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第18、19颗组网卫星。此次北斗双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中国北斗也由此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表示,北斗三号工程目前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计划今年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后续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航天专家称,北斗工程“三步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富于创新性和预见性,也为世界导航领域的技术路线贡献了“中国智慧”:2000年,北斗一号实现中国导航卫星从无到有,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2012年,北斗二号区域组网,突破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等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列;2009年启动的北斗三号则在前两代系统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服务精度设计目标设定在国际上新一代导航卫星系统设计指标之上。

据北斗卫星研制“大本营”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为实现北斗三号的高服务精度设计目标,该院北斗团队率先提出国际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解决全球布站、卫星境外监测等难题,并构建出新型空间时频基准和导航信号完好性监测方案,采用更为可靠的载荷重构技术,同时,北斗卫星设计寿命由8年提升至10-12年,在轨运行工作可靠性也大幅提升。此外,北斗三号卫星还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用户体验。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认为,作为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中国的北斗系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技术路径,也为国际卫星导航理论和体系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首次发射;2018年11月,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短短1年时间内,先后完成11次发射任务,将19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组网发射最短间隔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北斗系统建设在工程全线的团结努力下,创造出“中国速度”。

北斗全球组网建设的“中国速度”,也与被誉为“北斗专列”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密不可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岑拯指出,确保北斗导航卫星发射100%成功率的背后,是火箭研制团队对创新、严谨的执着追求,在对质量严谨管控的同时,研制团队还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火箭的可靠性。他介绍说,为适应北斗三号全球组网要求,不断提高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成功率和产品可靠性,近几年火箭共进行403项技术改进,平均每枚火箭技术改进28项,其中最高1枚达43项,确保北斗发射均获圆满成功。

“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杨长风透露,2019年至2020年,中国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MEO(中圆轨道)卫星、3颗北斗三号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北斗三号GEO(地球静止轨道)卫星,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虽然2018年度北斗发射任务已顺利“收官”,但“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进程正开始加速。人们有理由期待,北斗今后将更多地服务世界,更好地造福人类。(完)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