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王宏广:

正视科技差距 加快培引人才

2018年10月29日09:49 | 来源:经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正视科技差距 加快培引人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上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在支撑经济、改善民生、探索未知、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主要创新指标已经进入国际前列。例如,2016年,我国科技创新11个主要指标的国际排名中,4个指标已经居国际第1位;5个指标已居世界第2位,包括研发费用、国际科学论文数、被引数,世界500强企业数、世界500强品牌数;只有2个指标排在世界第5位以后,世界百强大学数排在第6位,创新指数排在第17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测算为第25位)。可见,我国的创新数量问题基本解决,创新质量不高成为主要矛盾。我国已经进入提高创新质量、支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提高创新质量、占领新科技革命制高点,亟需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根据全球最大的科技文献公司汤森路透的数据,2016年全球高被引人才(各学科国际排名前1%的顶尖人才)共3266人次(3083人),其中美国科学家1736人次,占53.2%,我国大陆仅有158人次(139人),美国顶尖人才数量是我国大陆的11倍。加上港澳台共196人次,我国国际顶尖人才仅占全球总数的6%。顶尖级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迫切需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的体制机制。

我国科技论文总量已居世界第2位,但论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达到世界第一,但专利质量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仍较突出。通俗地讲,研发经费转变为论文和专利的过程我们做得不错,但是把论文和专利再转化成产品、形成产业的方面还比较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未来,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要围绕市场找产业、根据产业选产品、根据产品选技术、根据技术选人才。要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本报记者 吴 浩整理)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