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翻拍剧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018年10月29日08:37 | 来源:《工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翻拍剧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日前,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落幕,翻拍剧《漂亮的李慧珍》顶着“像素级复制”的质疑,从广受好评的《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情满四合院》等百余部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优秀电视剧”大奖。这一结果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对该剧“拿来主义”的批评。而在口碑平台豆瓣网站上,逾9成用户对本届金鹰奖打出一颗星的差评。

获奖作品有争议并非新鲜事,但翻拍自韩剧《她很漂亮》的《漂亮的李慧珍》引起如此大规模吐槽,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近年来,翻拍剧盛行,但叫好叫座者为数寥寥。然而,这种“水土不服”状况并不影响其“大干快上”,甚至形成某种奇特的景致:一边差评如潮,一边收视攀升,甚至获得大奖。不少业内人士对《工人日报》记者直言,这背后暴露出的是电视剧IP原创能力不足、改编水平不够等亟待改变的深层次症结。

低风险高回报促翻拍剧风行

“放眼世界各国影视行业,翻拍都是比较通用的捷径,不用大费周章的开发原创IP,还可以利用原作影响力搞宣发,吸引到观众,成本小收益大,流行翻拍剧自然不足为奇。”对于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翻拍风”,重庆澄象文化投资公司总经理张渝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当下影视行业发展速度过快,行业成熟程度及就业者专业性都有待提高,在电视剧产量“高歌猛进”形势下,从业人员原创能力不足,热衷“圈钱”“逐利”而忽视艺术规律的现象也逐渐暴露。

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我国电视剧生产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播出数量世界第一、观众数量世界第一的高点,但随之而来的狂飙突进却带来粗制滥造、制作成本攀升、产能过剩等行业泡沫。根据《2018年中国电视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国产电视剧生产总量只有13475集,与2012年“中国电视剧的高产顶点”17703集相比,电视剧产量回落明显,明确释放出产能过剩矛盾的清晰信号。

产量过剩带来的高压竞争,更凸显了翻拍剧低风险高回报的特性。由于被翻拍的境外电视剧不是在本国取得广泛好评和高收视率,就是传播到国内并获得了很高知名度和一定受众基础。因此,宣发时极易引发话题并得到广泛关注。即便翻拍后效果不佳,也可以诱发观众“边骂边看”,相较于原创作品在精力与经费上的高额投入,翻拍剧却可以通过“取巧”而获得相对较高的收视率。

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市大兴电视台导演李鹏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以翻拍剧《回家的诱惑》为例,虽然因为情节狗血、表演浮夸而屡遭诟病,但该剧收视率同时段排名均为第一,最高收视率还曾创造了湖南卫视除《还珠格格》以外最高收视率纪录。“超高的收视率为投资方和制片方带来丰厚的利润,更直接导致了近些年来翻拍剧数量增长,质量降低的问题出现。”李鹏说。

翻拍剧为何“叫座不叫好”

豆瓣评分3.3,仍能创下当时所有卫视周播剧15个月以来最高收视纪录。《漂亮的李慧珍》获奖,极高的收视率功不可没。在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毛珺琳看来,近年来,国内大量翻拍日韩电视剧,显然是针对青少年观众喜好高颜值明星、时尚背景和虚幻恋爱情景的心理,如果再加上翻拍引发话题及部分“吐槽观众”的变量,很容易形成“爆点效应”,从而使情节上难以自圆其说的翻拍剧仍能获得极高收视率。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导致制作方养成懒于对剧情精雕细琢,为了短期经济效应,而放弃严谨创作的风气,从而把电视剧的创作绕进恶性循环的漩涡之中。

去年,在东亚地区大受欢迎的日剧《深夜食堂》被翻拍后,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从生硬粗劣的情节到不伦不类的场景设计,再到浮夸造作的表演,中国版《深夜食堂》差评如潮。本来,原作是以日本式的人情味儿取胜,但抱着“蹭热度”而翻拍的中国版,完全没有做好“本土化”的改编功课,成为翻拍剧“折戟沉沙”的典型案例。

“翻拍剧需要依靠创作者用本土化的情节、语言和造型,把国外的电视剧以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改造,用中国的文化解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才能够在国内实现广泛传播,得到人们的认同。”毛珺琳进一步对《工人日报》记者解释说,国外电视剧翻拍以后,原剧中很多情节设置和人物行为合理性就没有了,例如韩国的职场生态及婚恋模式都与我国大相径庭,生搬照抄,就难以自圆其说。而好的翻拍剧其实是一种降低文化折扣,实现文化增值的有效手段。与复制照搬式翻拍相比,情节移植和借鉴模式更侧重本土化改编,如《爱情公寓》和《家有儿女》虽然翻拍自美国情景喜剧,但由于选择了合适的翻拍对象,贴近大众生活,又大量加入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本土化情节,因此得到观众由衷的认可。

发掘翻拍剧的正向价值

不少业内人士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如何让翻拍剧不变成翻译剧,关键还在选取适合翻拍的题材、选择有助于中国观众理解、欣赏的故事。“这种专业化的操作过程,高度依赖于影视公司策划、制作人员成熟的从业经验和专业判断。”拥有多年从事电视剧策划、监制和制片工作经验的张渝坦言,翻拍剧容易“水土不服”,影视公司又缺乏专业团队实现本土化改编。这已成为制约翻拍剧由量变到质变转化的重要因素。也因此,各大影视公司拍摄计划和电视剧备案公示中,都会更侧重网络文学IP的开发。

虽然在内容质量上仍面临进一步提升空间,但是翻拍剧的正向价值效应毋庸置疑:既便于资本运作与商业化变现,从产业角度来说,又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国内电视剧缺失类型,有利于产业多元化发展。这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翻拍剧其实难度很高,因为原作的基本结构和人物关系,只能是翻拍创作的借鉴基础。艺术作品总是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空间,在影视翻拍剧方面,更不能直接嫁接国外的剧情,而应该充分考虑用本土化的故事来感染观众,等于是新瓶装旧酒的过程,对创作者是种考验,对观众来说必须让他们在熟悉的语境中体验到新意。”台湾导演陈秀玉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她在大陆和宝岛两地的工作经验来看,电视剧不同于电影,需要大量生活化的台词和日常化表达,因此翻拍剧更大的价值其实是以让观众亲切的方式“翻译”出一种新的电视剧类型。

“台湾的《婆媳大战七十回》,大陆的《我爱我家》都是引进西方情景剧的模式后,填充了我们最熟悉的家长里短,才成为经典。当下很多翻拍剧试图从日韩引进职场剧,但由于编剧不熟悉真正的职场生活,而过多以偶像剧和恋爱模式改编,这种不尊重创作规律、哄弄了事的行为自然会引起观众反感。但是,随着专业人士的成长,以及观众口碑对质量要求的倒逼,翻拍剧引进电视剧新类型的正向价值一定会逐渐显现。”陈秀玉最后对记者说。(刘洋)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