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原始技术创新才是强国之本

2018年10月09日08:3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小字号
原标题:原始技术创新才是强国之本

“模式创新可以带来短期GDP的增长,但是原始技术创新才是强国之本。否则,一旦你过不去这道坎,别人就可能卡你的脖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指出,“过去我们过多地重视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理解得不深刻。虽然我们在共享单车、互联网电商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这也掩盖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让我们忽视了原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从某些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刘忠范认为,这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一道坎,一定得迈过去。虽然我们面临挑战和危机,但“危”中有“机”。他拿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不少人担心民族工业不能和国外企业竞争来举例说,虽然有担忧但事实上是我们不仅挺过来了,还发展得不错。虽然当下在外部形势变化下,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我们迎来了种种挑战,但如果我们应对得当,下定决心改变一些思维方式和做法,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

但刘忠范也指出,技术创新玩不得半点花样,必须发扬工匠精神,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在某个领域进行深耕。如刘忠范带领他的团队,在石墨烯领域做了十年,他发现越做越觉得难。“真正的科技创新,在你深入之前,你以为很简单,真正深入进去之后,你才知道什么叫难。面对困难,必须坚持住,最后才能实现突破。所以说很多原始技术创新是靠耐心磨出来的。不是简单地投资十亿元、百亿元,就立刻能做好的。”

“要让大家静得下心做技术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良好的鼓励原始创新的文化氛围。”刘忠范指出,从近期一些“卡脖子”事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从思想上、认识上真正理解和重视原始技术创新,首先要改变现行的科技评价机制。“我们现在的评价机制,无论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是在数数,简单粗暴的数字化评价模式,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如,在学术界,大家关心的是发了多少文章,发了什么文章,被引用了多少次。毋庸置疑,这种数字化评价机制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有效的,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靠简单的数字和所谓的高档次文章就能体现出来的,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不得不变的时候。近几年来,我在全国两会等诸多场合呼吁改变现行科技评价机制。应该说在业界大家已形成共识,也得到了中央的重视,但要真正改变绝非易事,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难以落地。”刘忠范认为,评价机制仅仅是表象,营造和培育真正的自由宽松的创新性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才是长久之计。要让大家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对权威说NO。在学术界,他觉得三四十岁是创新的鼎盛时期,要让年轻人真正沉下心来,以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搞文章”,以换取头衔和帽子。真正有用的东西,不论是对科学有用,还是对产业有用,都急不得,也不是简单靠钱堆出来的。科技创新搞不得大跃进,简单粗暴的大投入,也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更是一种拔苗助长行为,最终会害了真正有作为的年轻人,让学术界变得更加浮躁。

“中国很多核心技术或高端技术与国外差距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夜郎自大是无知者的表现。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耐心和坚持,缺少时间的打磨。”对于核心和关键技术,刘忠范认为不能完全靠市场驱动,要体现国家意志,国家要有长远布局。因为很多时候市场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量。我们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布局长远,稳扎稳打,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政府规划和市场牵引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石墨烯为例,目前学术界与产业界各自为战,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急功近利现象尤为严重,只关注现在,不重视对未来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布局。刘忠范认为,石墨烯产业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和坚持。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需要有战略规划和布局,放任市场驱动,任其自生自灭,必将重蹈覆辙,受制于人。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争论科技创新的主体问题,是企业?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刘忠范认为,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伪命题。在现行评价体制下,我们的研究人员都忙于发表文章和抢帽子;我们的企业都忙于GDP指标,如何担当得起创新主体之大任?“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强引导,把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整合起来,形成真正的创新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刘忠范说。(孙琳)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