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知识产权花开太空 军民融合硕果飘香

2018年09月27日08:11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原标题:知识产权花开太空 军民融合硕果飘香

——访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惠锋

“中国航天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太空领域的军民融合,对于开发太空资源、增强太空力量,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下称十二院)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惠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出了知识产权在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由薛惠锋带领的十二院,作为航天军民融合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依托单位,成立之初即肩负起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军民技术双向转化的重要使命。

积极探索

助推成果转化

建立太空领域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航天技术转移转化是必由之路。历史上,十二院及其前身是中国航天智库总体、情报总体、数据总体、网络与信息化总体及军民融合产业化推进总体,积累了航天领域近3.7万件专利以及延伸到国防领域的近17万件专利,汇聚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150万条专利信息资源,但大量的国防专利成果因为得不到有效的转化而被“束之高阁”,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薛惠锋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多次研讨,带领十二院着手建立了国防专利定期解密的长效机制,并引导相关航天企业开展“军民融合转移平台”建设。

“推动太空领域军民融合,需要打破军民界限,把军民航天规划、太空政策、空间资源、基础设施统筹起来,而实现‘军转民’、‘民参军’的关键突破口,是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薛惠锋敢想敢做,为此,他带领十二院积极引导有技术需求和转化条件的企业承接军工技术转化项目。日前,十二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的“航天氢等离子煤制乙炔工程”,攻克了二次开发中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煤一步法”制乙炔的重大突破。该方案相对传统的电石法制乙炔,具有“流程短、低能耗、集约用水、零废排放、清洁高效”等优势,能推动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转变,为助推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

知识产权

保障协同创新

随着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在北京、深圳、武汉、西安、青岛等省市的相继建立,以及军民融合转移中心在蜀山、南通、威海、沈阳、佛山和深圳等10多个地方的落地运营,如何保护民营企业科技成果,激发他们“参军”的积极性,成为薛惠锋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科技成果,为‘民参军’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激发‘民参军’积极性,促进军民协同创新,提升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总体能力。” 薛惠锋表示,为提高“民参军”的积极性,他在带领十二院建设技术资源库、转移项目库、线上转移平台的同时,也直面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中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和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为民营企业进驻国防军工领域保驾护航。

薛惠锋认为,他们需要在政策和市场中间做好衔接,搭好桥梁,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整合以知识产权为载体的军民融合成果,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先行、线上线下积极互动、政府企业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军民双向转化运用平台机制。

目前,十二院以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大赛、军民融合项目路演对接会等形式,组织航天专利持有企业与多地企业进行面对面技术对接,让企业更直接、更有效地找到符合需求的航天专利。

“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大赛自举办以来,覆盖了全国近千家军民领域优势单位,每年在近30个地市组织军民两用技术对接活动,年度参与企业达到了2000家,年度达成技术转化意向近80项,已经成为军民两用技术交汇融合的重要集散地。”薛惠锋表示,未来,十二院将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有效途径,扫清发展障碍,为军民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柳 鹏)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