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三全平台畅通知识产权服务保护

2018年09月18日08:46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全平台畅通知识产权服务保护

近日,“至本医疗”CEO王凯博士领取了一项发明专利的授权证书。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项授权从申请到批准仅仅用了70天时间,“要是没有这条快速通道,至少需要3年时间”。

王凯所说的这条快速通道就是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浦东保护中心”)。浦东保护中心快速审查通道的预审服务,也仅仅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缩影。历经28年,浦东已打造了一个“全产业、全类别、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平台。

“从新区成立之初,我们就高度关注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这成了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同时,这也是上海在对标2035年建成卓越全球城市进程中,必须要有所作为的关键领域。”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林本初说。

专利审查开辟快速通道

浦东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功能型平台,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批设立的保护中心之一。

这个中心于2018年2月12日正式启动运行,主要面向浦东新区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型企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

“至本医疗”的这项发明专利叫“肿瘤预测技术”,由于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大大缩短,使得这家公司可提前两年申请医疗器械产品批件,为产品上市节约时间,打通了制约发展的关键通道。

王凯告诉记者,发明专利的审批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欧美地区,都至少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走浦东保护中心的快速通道居然这么快就得到授权,这个速度非常神奇,这是营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务实之举。”

记者了解到,通过浦东保护中心预审服务,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3年缩短到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8个月缩短到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1周的目标。

“作为专利申请前的前置服务,预审服务克服了专利在正式进入审核程序前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缺陷,同时也带动了浦东新区专利质量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的提升。”

浦东保护中心审查确权部副部长许凌说,目前浦东保护中心已受理专利预审案件近200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量占总量的70%以上。通过浦东保护中心预审服务,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并成功授权的专利已超过30件。

知产金融卡解决大问题

“2009年,我们凭专利也可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是单笔很难超过200万元。2015年发行知识产权金融卡后,我们可以将专利与商标组合打包,一次性就能获得由浦东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银行授信贷款500万元,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上海坤孚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机械制造企业,拥有两项上海市著名商标,这家企业负责人回忆起3年前获得授信贷款时的场景,仍难掩兴奋之情。

2015年4月2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金融卡签约发布,由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推动,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浦东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共同推出。知识产权金融卡分为金卡、白金卡,授信上限额度分别为300万元、500万元。授卡对象为拥有较高质量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版权、新药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企业。

除此之外,近年来浦东新区积极引导社会机构共同探索构建了投资、贷款、保险、交易、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体系。继知识产权金融卡之后,又先后推出全国首个投贷联动基金、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综合保险,设立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行刑衔接打击知产犯罪

“我们是去年10月启动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机制的,办理第一起案件就取得了成功。”吴菊萍是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七部的检察官,检察七部又称“金融知识产权检察部”,至今,她对新西兰总领事在案件办结后说的话记忆犹新。

“这个案子的线索来源于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的一份国内企业侵权涉外商标的情况反映。”吴菊萍回忆说,“去年3月,以我名字命名的检察官办公室在知产局设驻点,这起案子就是我在驻点值班时送过来的。当时我们听取权利人的情况介绍后,认为本案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建议及时启动行刑衔接程序,第一时间就把犯罪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侦查”。

去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假冒注册商标标识案,13名被告因假冒“佳沛”、“Dole”等国外知名注册商标标识,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8个月至拘役5个月、缓刑5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同时处以罚金。

此案为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行刑衔接机制的首例成果,开创了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新的工作模式。案件办结后,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葛甘楠、这起案件的权利人佳沛公司事务总监荷莉·布朗等一行专程来到浦东新区检察院赠送锦旗。这位总领事说:“这个案子能够这样办下来,我们对浦东的投资环境感到很放心。”

时至今日,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犯罪行刑衔接机制已比较成熟,浦东新区检察院还为此建立了行刑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和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定期就知识产权案件线索通报、案件移送程序以及执法过程监督等进行会商,充分发挥案件咨询作用,建立起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首创知产“三合一”审判

“早在1996年,浦东新区法院就在全国率先探索知产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这么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浦东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徐俊告诉记者。

正如他所说,浦东新区法院在1994年就成立了全国基层法院首个知识产权审判庭,而所谓的“三合一”即统一审理涉知识产权领域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这一经验后来被称为知产案件审判的“浦东模式”。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意见要求全国法院推行这一模式。

近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致力于打造“三合一”审判机制的升级版。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现,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所涉犯罪行为往往同时还侵犯知识产权。

2015年9月,浦东法院扩大知产庭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除原先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罪的7个罪名之外,新增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9个罪名。另外,与制售伪劣商品罪相关的行政案件也被纳入知识产权庭集中管辖。这一创新做法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

近年来,浦东新区法院又设立了第一个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审结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的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此外,首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在浦东成立,大量知产纠纷通过这个专业化、多元化调解平台得以顺利化解,大大缩短维权时间,降低维权成本,节约行政资源。

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全产业、全类别、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已搭建完备,将给浦东新区经济腾飞注入最强大的动力,为上海建成全球卓越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余东明 张博)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