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特工的黑科技,科学家们都盯着呢

《碟中谍》中哪些技术已实现?

2018年09月12日09:25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碟中谍》中哪些技术已实现?

未来城

电影《碟中谍》系列已经走过22年,《碟中谍6·全面瓦解》目前也在火爆上映,不少观众观影后纷纷大赞电影里的“黑科技”:远程定位、搭载生物识别技术的绝密档案和通过平板即可远程操作的智能跑车等都足以亮瞎眼睛。

间谍黑科技一直是《碟中谍》系列的亮点。都说艺术来源于现实,那么这些黑科技在现实中的形态是怎样的?片中展现的都会真正实现吗?在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发展?

① HALO跳伞

《碟中谍6》这部电影最大的噱头——HALO(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的意思是从25000英尺(7620米)的高空跳伞,在2000英尺(609.6米)以下的低空开伞,也是跳伞科目中最危险的一项,因为中途会有大段时间在自由落体,且跳伞者会面临缺氧、低压、寒冷等致命因素。这种空军跳伞技术也是业余爱好者接触不到的,常常用来躲过侦查、秘密潜入外国境内的手段。而汤姆·克鲁斯需要从25000英尺的高空起跳,在降落到2000英尺左右时打开降落伞。经历过100多次的尝试之后,才最终得到令人满意的镜头,不可谓不拼命了,阿汤哥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镜头下真正做到HALO跳伞的演员。

② 3D人脸头套打印

《碟中谍》系列电影中多次出现主演使用3D人脸头套冒充反派的桥段,其实3D人脸头套打印的概念早在中国的古装剧中有体现,就是传说中的“易容术”。用特殊材质和3D建模将脸部轮廓打印,再将打印好的“脸皮”覆在脸上,汤姆·克鲁斯就是凭借这项黑科技成功混入敌人内部。当年,汤姆·克鲁斯“手撕面具”的招牌动作,还被《纽约时报》列为了年度最惊艳的电影招数之一。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多部里这个技术都出现过,但是每部都比上部在打印速度和精密程度上大有改进。现实中的3D打印确实能打印生物组织。

③ 手机遥控超跑

《碟中谍6》影片伊始,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伊森·亨特再次接受了一个拯救世界的任务,那就是寻找三个被恐怖分子盯上,可以做核炸弹的钚核。在克鲁斯和同伴终于找到黑市商人卖的钚核时,却被恐怖分子拦截,钚核在他们手上,但车却不在他们这边,无法逃离。于是,危急时刻,西蒙·佩吉饰演的班吉用手机控制车辆,让车子帅气地跑到他们这边。看到这个黑科技可以说是“太实用了”,车主再也不用担心停车场里找不到车,只要用手机轻松操控,车就自己跑到面前。在现实汽车广告中,遥控汽车的功能已经实现,车主拿出手机轻点APP即可实现倒车入库,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车主控制车辆的同时也可能被他人控制,实用性还有待探究。

④ 眨眼拍照传文件

《碟中谍4》中布兰德为了盗取核弹发射密码,利用视网膜照相机眨眼拍照拍下密码文件,随后通过无线传输数据回密码箱再把文件打印出来,这套“黑科技”系统至少包括4个部分:1、摄像装置获得图像数据。2、图像处理芯片(捕捉文件识别文字。3、通信系统中包括射频电路和天线回传。4、感应控制系统用于准确识别眨眼动作进行拍照。这4项装置其实都具有现实技术支撑,但要把这些做成透明的并封装在一个很薄的镜片里目前是很难的。不过已有厂商正在研究眨眼拍照摄像机,2016年索尼就申请了一款智能隐形眼镜专利,这是一款集成在隐形眼镜上的“微型相机”。除了配备有摄像头、存储设备以外,这款隐形眼镜上还集成了无线通信处理模块和一个压力传感器。不过,关于摄像头的具体参数目前尚未公布。

⑤ 扫脸识别接受任务

每一部《碟中谍》电影开始,汤姆·克鲁斯都会面临一次是否接受任务的选择。接受任务后,克鲁斯就需要去找某个地方扫脸,这样才能解锁新任务。这个扫脸的神奇技术,其实是一种叫做虹膜识别的技术。由于每个人眼睛的虹膜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结构,所以用它确定身份效果又快又好。也就是说,当克鲁斯将眼睛对准镜头时,设备就会立刻识别匹配。这种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如门禁、保险柜等。不过买家秀和卖家秀从来都是两个物种,真实的虹膜识别场景并不像电影中那样,而是需要蹲下、瞄准、识别。

⑥ 壁虎手套

汤姆·克鲁斯悬在828米高的迪拜塔外的镜头可以说是《碟中谍4》中最吸引眼球的镜头。那副黑色手套,拥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让双手通过波浪式的翻滚,一粘一松便向上攀爬。有专家表示现实中还没有完全同款的手套,但是“范德华效应”却的的确确是壁虎手套的制作原理。这种手套如今已有现实类似版,操作工人可以在钢结构建筑上爬上爬下。据最新的研究,目前科学家还在研制一种仿蜥蜴皮肤的新材料,如果问世的话,即使是迪拜高塔这样的玻璃墙面,人们也可以自如爬行。

⑦ 人脸识别眼镜

《碟中谍4》里特工哈纳韦戴上隐形眼镜式摄像头,手机中的面部识别软件帮助他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要跟踪的对象。夺取了重要的文件之后,哈纳韦轻松地走上归程,面部识别软件帮助哈纳韦识别到迎面走来的美女是杀手莫洛,并显示出杀手的姓名和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成为确保“人证匹配”的最佳方案。我们熟知的张学友演唱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抓获8名“歌迷”逃犯,其得益于人脸识别系统。对于机场、火车站、地铁、公共汽车站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场所,通过支持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监控设备,与犯罪数据库中的信息对比,获取该人群中是否存在警方正在通缉的犯罪分子,为公共场所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尽可能将危难扼杀在摇篮之中。

⑧ 全息3D投影幕布

《碟中谍4》中,汤姆·克鲁斯和班吉利用一块幕布就把克里姆林宫的警卫耍得团团转的这一桥段,既惊险又搞笑。其实,他们就是运用了全息3D投影技术,这一技术可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其实这位警卫就是看了一场裸眼3D电影。

而这种技术在现实中已经存在。2008年的美国大选中,CNN就曾使用该技术让记者时而出现在芝加哥的现场,瞬间又回到了纽约的演播室;在日本动漫迷中颇有人气的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也是使用了这种技术开办了个人演唱会,在邓丽君逝世20周年演唱会上,日本利用3D投影“复活”邓丽君与费玉清合唱经典。

⑨ 步态识别系统

《碟中谍5:神秘帝国》中,汤姆·克鲁斯的好搭档、西蒙·佩吉饰演的特工班吉·邓恩要突破一个“步态分析”保安系统,才能进入严密监控的目标地点。“步态分析”是为了防止陌生人假扮成授权人士擅闯保密地方。原来这种科技早于2008年已出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计算机教授马可·尼克森发明一款3D步态辨识系统,根据不同人的步态姿势去识别身份,现在已经发展到30米范围内都可以监测到。

⑩ 可隐蔽追踪器

在《碟中谍6》中,汤姆·克鲁斯在抓住并转移所罗门之后,卢瑟用仪器取出了“跟踪器”,并用一种注射器注射到反派的身体中,如果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那也太不符合《碟中谍》的档次了。在取出追踪器同时,卢瑟便更换为了自己的追踪器,而且追踪器在起初的时候没有任何反应,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有所察觉。追踪器一直以来都是这种间谍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我们现实中,也被应用于各公安系统。

本报记者 张 宣 王梦然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