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不再害怕打赢官司没市场

2018年09月03日08:42 | 来源:解放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企业不再害怕打赢官司没市场

在知识产权诉讼中,不少企业坦言,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官司打赢了,市场也耗没了。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如果审理过程太漫长,会让他们感到“不堪重负”。

  今年上半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案件1013件,审结案件894件,同比分别增长了26%和15%。收案和结案增多了,但法官人数并未增加,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是如何做到快速、有效化解纠纷的呢?

  “四位一体”加速技术事实查明

  如果问法官,知识产权案件中哪个环节耗时最长?十位中或许有九位会告诉你,技术事实查明。

  在一起案件中,原告向法院申请对一款计算机软件中的25个子系统做司法鉴定,“它的每一个子系统都相当于其他案件中一个系统的大小,鉴定耗时极长。但不做鉴定,又没法审理。”正在法官头疼的时候,技术调查官王传极出场了。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他在庭前会议上和原被告双方一起梳理了25个子系统,明确了争议范围,最后确定需要鉴定的子系统仅为总数的三分之一。

  “技术事实查明是公正审理案件的基础。以往解决技术争议的方式,多是当事人申请法院委托第三方机构鉴定,费用高,时间长。”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室负责人说,技术调查官常驻法院,可以及时为法官提供技术咨询,大大提升了案件审判效率,也帮当事人省下了一笔不菲的鉴定费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先后共聘任13名技术调查官,涵盖了材料、化工、电子、通信、网络、光电、医药和通讯等专业技术领域。截至2018年7月,技术调查室共受理技术调查案件167件,完成技术咨询和办理相关事务674件次,技术调查官参加证据保全、现场勘验29件次,出庭207次,出具技术审查意见书和咨询意见书46份。

  近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逐渐探索形成了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为法官准确高效地查明案件技术事实提供了技术支持。据统计,全面实行“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以后,案件审理平均天数同比减少了16天。

  “远程审判”让当事人“少跑腿”

  除了技术事实查明这一环节,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还在优化审判流程上下足了功夫。今年6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结的一起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仅用了51天。

  这起案件虽然经历了两次开庭,但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审结,承办法官告诉记者,互联网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来,考虑到被告远在重庆,且前期举证质证工作已经完成,故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第二次庭审和宣判均采用远程视频方式进行。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远程调解、听证、开庭和宣判,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既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加快了案件审理进度,是推进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强化司法为民的有力措施。”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说。在审理4起管辖权异议上诉案件中,合议庭考虑到案件事实比较清楚,争议焦点明确,且当事人均表示没有新的证据提交,在与各方当事人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合议庭决定进行远程视频开庭审理。合议庭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发表的意见之后,休庭评议并当庭做出裁定。4起案件的审理共计用时不到1小时。

  调解让纠纷解决有了更多选择

  此外,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先后与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等14家社会调解组织和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截至今年6月底,经双方当事人同意,通过诉前调解成功的占26.9%,所用调解时间平均仅为两周左右。

  据了解,各家调解组织会定期向法院派驻调解员,而法院也会对调解方法、相关法律知识、典型案例等对调解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调解成功率。

  除了诉前调解,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也在积极探索诉中委托调解组织调解。近日,何渊法官在审理一起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中,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委托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进行调解。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调解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促使当事人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纠纷成功化解。(王闲乐)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