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中国文化报:让主旋律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2018年08月30日09:02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主旋律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来,主旋律成了文艺创作界与评论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文学、艺术的主旋律作品纷至沓来,不断涌现。但是,客观地说,主旋律的文艺作品要想被广大观众赞美并能经受得住时间考验而留存下来,其实更需要下大功夫。

其实,无论古今中外,都有“主旋律”作品。用优秀的品德和精神来陶冶人心、鼓动人们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和谐努力奋斗的作品,都能够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放下你的鞭子》等是抗战时期的主旋律作品,它们激励人们不怕牺牲,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朝阳沟》等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的主旋律作品,它们号召人们忘我地劳动,投身到祖国的建设热潮之中。对于这些作品,谁也不能否认其积极的社会作用。

那么,问题不在于主旋律本身,而在于用主旋律的指导思想创作文艺作品的人。某些文艺工作者不是出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是为了用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民族道德、核心价值观等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也不是为了展示光明的社会前景和树立民族的自信心,而是出于主旋律文艺创作在评奖上有政策倾斜、财政拨款较多、作品容易面世等因素的考虑,才致力于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创作。

因为动机不纯,其创作不是因为对生活有着深入了解而有感而发,而仅仅是为了表现主旋律而创作。他们不去深入和体验生活,不去了解社会,而是用心查寻未来几年里有哪些重要的纪念日,了解某一个地区从古到今出了什么样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人、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甚至千方百计打听党和国家领导人最近赞扬过什么人、评论过什么事。于是,他们在题材的选取上尽可能贴近这些重要的纪念日,为了争取地方政府尽可能多拨款,便用该地的名人为作品的主人公。但由于对所写的题材不熟悉,对所选用的一些素材没有深入的挖掘,自然地,所编写出来的故事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扁平化和概念化,其主题和同类作品相比,没有给人带来共鸣、启迪和更多的感动。这样的作品,当然得不到人们的称赞,更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某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构建这些作品的个人或团队却会得到不菲的稿费、表演费、导演费等等。

这种情况显然是对主旋律的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得很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为了尽快尽早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毫无疑问,主旋律文艺创作不但不能减弱,还要大力加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用了主旋律的概念,他说:“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那么,如何创作出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并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明了方向:“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主旋律作品创作,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时代的精神,诚心诚意地为推动社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服务。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当然不需要也做不到在一个作品中面面俱到地予以表现,可以用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表现其内核。河南剧作家姚金成创作的豫剧《焦裕禄》就反映了新时代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科学实干、廉洁奉公的精神,就是这方面一个鲜活的例证。

二是要沉到社会生活中去,真正认识这个时代的工人、农民、士兵、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写出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动人心弦的故事和塑造出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我们的创作者要把心放在如何让祖国繁荣富强上,放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放在人类的未来共同命运上,我们就一定能够写出深入人心的主旋律作品来,才不负这个既风云激荡又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黄钶涵)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