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科技日报:谨慎使用学术概念 也是对科学的尊重

2018年08月17日10:07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谨慎使用学术概念 也是对科学的尊重

近日有专家在媒体撰文,指出当下由于很多“新生”需求的存在,一些交通专业人士开始遣词造句,给自己的发现和努力“冠以名分”,形成了交通学术圈甚至商业圈的一股新风。如“交通设计”“静态交通”“城市大脑”等一些听起来高大上,深究后却困惑连连的新专业名词。这些名词活跃在今天的交通圈,而且已经被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所接受,用得频繁而热烈。

作者所举的例子,比如像“交通设计”“静态交通”“城市大脑”,以及“close section”(封闭路段)和“open section”(开放路段)等概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些中文概念与对应的英文专业术语存在着较大的隔阂,甚至在英语中找不到准确的对应术语;二是概念理解有误,易产生歧义和误导。如,交通设计这个词几乎是大众与舆论和国内专家口中最常见的词,国内也有很多以“交通设计”冠名的院所,但实际上其严谨度是存疑的。

专业术语的生造或者说误用现象,一方面可能与翻译不够准确有关;另一方面,则或许还是与治学态度和科研风气有关。在科研创新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快的今天,专业概念、术语的更迭、创造很常见,也很正常。不过也要警惕一些走捷径的心态和功利化做法。比如,随便生拉硬拽出一个概念,就以为是发现了新大陆,就可以拿来标榜填补了空白,其实不然。且不说概念与现实是两回事,如果过于注重概念和术语的标新立异,更可能与现实脱节,为“伪科学”“伪创新”提供温床。

科学创新很重要,但创新并不容易,并不是造出几个概念就能大功告成。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曾强调过“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价值。“老老实实”既是指一种治学研究态度,也是指对科学精神的尊重,不玩花里胡哨。我们当前很多科研领域,确实都需要追赶,需要突破,但越是需要被承认,越应该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克制浮躁之风。在概念上追求“高大上”,并不能让我们赢得尊重。

从社会语境下来看,专业术语似乎与一般人关系不大,甚至也不需要非专业人士去理解。可事实上,它们准确与否、科学与否,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或许也有人会说,探究专业术语的准确性不应该唯英语、唯国外是瞻。但得看到,在不少科学研究领域,我们的很多概念仍处于“舶来”的状态,“原创”很有限,加之当前大多数的科研通用语言仍是英语,我们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当然应该肯定,但是若不能注意与国际通用概念的接轨,不仅可能会令我们的科研多走弯路,在指导现实方面出现误导,也不利于我们自己的科研与国际对话,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总之,新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创造,若落入概念先行甚至是泛科学主义的窠臼之中,或者只是追求为了创新而创新,本质上与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是相悖的。多一些脚踏实地和追根溯源,少一些天马行空式“生造”,或许能让我们的科研走得更稳更远,对现实的指导更具科学性。(朱昌俊)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