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保健品欺诈,套路多多要当心

2018年08月06日09:05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保健品欺诈,套路多多要当心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进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也是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向街道居民现场讲解,揭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骗术。

“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伤及的多是老人、病人。”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老人和病人有一些特殊心理容易被利用,因此落入一个个营销陷阱。认“干爹”“干妈”是食品保健品营销的常见手段,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易心软的特点,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对老年人虚假关心,嘴比亲生儿女都甜,哄骗老年人购买产品。此外,还有“免费”陷阱,不仅有免费的豆油、纸巾这些小玩意吸引老年人,有些商家还会组织免费旅游。在推销层面,不法商家们往往会找一些假专家甚至是在消费者中发展会员并将其虚假包装成“专家”,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甚至上门推销,由假专家开展一对一的“诊疗”,解读体检报告,渲染体检结果的严重性,吓唬消费者,再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以高价销售产品的目的。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各种活动组织者开始推销商品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仔细辨别。

首先,别被夸张疗效忽悠。一些商家利用广告“神吹”“秘方”诱导,将普通酒或饮品包装成治百病的“神药”。面对此情况,广大消费者应学会分辨广告和宣传内容,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

其次,别被商品标签忽悠。不少保健品会刻意将自己包装得“高大上”,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比如使用“国内唯一一款”“全球公认”等。还有一些商家甚至铤而走险,私刻国家行政机关公章、业务专用章、事项许可章等,伪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证书等。

事实上,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标出天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示,消费者应首先查看产品的销售场所资质。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正规企业资质信息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老年消费者可以让亲友子女帮忙查询。(孙雅)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