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科研绩效评价要注重创新质量和贡献

谷业凯
2018年08月06日08: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研绩效评价要注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科技杂谈)

  科研评价要扭转简单量化的倾向、克服过度量化的弊端,从我国科研实际出发,尊重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对不少科研人员来说,论文是学术和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评职称、拿项目、招学生都要看论文这项硬指标。一位青年教师曾这样形容自己的“SCI焦虑”,一开始是盼着多发,之后就盼着论文进顶级期刊汇集的“一区”,进了“一区”又盼着再多发几篇。如此越陷越深,总是处于焦虑状态。

  近年来,我国学术产出大幅增长,论文产出量和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但从学术产出的平均质量看,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现象在不少学科领域仍然存在。“唯论文”“唯SCI”“唯影响因子”带来的过度量化弊端,严重制约着学术水平的提升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在量化评价方式下,科研人员不得不把时间耗在了“学术GDP”的计算上:有的科研人员一味追求“短平快”,选择容易出漂亮数据的研究方向,而不管是否研究了真问题;有的科研单位将论文影响因子与奖励绩效简单挂钩,“明码实价”,以此“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应该说,量化评价具有一定合理性,比如相对客观、易于计量和比较、利于提高评价效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繁荣。但一味采取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片面强调外在标准、忽视内在水平,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等不良学风,甚至导致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科研诚信问题。

  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是科研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的关键。最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简单量化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新政策对于扭转简单量化的评价倾向、克服过度量化的弊端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只要从我国科研实际出发,构建尊重科研活动和人才成长规律、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评价体系,就能进一步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专心于本领域研究,使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潜力充分释放。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