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中心、育种商和生产者签订三方协议,用市场之手保护知识产权

昆明花卉四年收了两亿专利费

张 帆 徐元锋

2018年07月25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拍卖中心、育种商和生产者签订三方协议,用市场之手保护知识产权 昆明花卉四年收了两亿专利费

辛辛苦苦繁育花卉新品种,如果被不法种植户大肆拷贝推向市场,育种商就没了积极性,行业种质资源何以为继?花卉新品种四处种在田间地头,专利保护监管难、收费难如何破解?

2006年,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牵头,联合国际和国内育种商、花卉生产者三方,以三方合同形式解决新品种引进和专利费收取问题,近年来成效显著。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中心通过拍卖市场平台为育种商收取的品种专利费累计达2.05亿元,开辟了用市场之手保护植物新品种专利的先河。

坐落于昆明呈贡的斗南街道,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和价格风向标,去年有76亿支鲜花从这里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是斗南花卉的销售主力。中心总经理张力说,早在本世纪初,为了解决种质资源瓶颈,调动国际育种商出口中国的积极性,中心开始探索专利费付费方式,最终确定“三方协议”形式,即育种商引入新品种给指定的生产者生产,生产出来的鲜花通过中心交易销售,中心则按比例从该新品种交易总额中扣取专利费给育种商。在此链条中,交易中心凭借市场号召力对生产者形成制约,形成新品种引进的良性循环。

截至2017年底,有荷兰、法国、德国、以色列及云南省的10多家育种商的87个专利新品种和11个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推向国内市场,共有6472家花农和企业签订了新品种种植、保护三方合同。2014年到2017年,专利新品种的总交易量达2.36亿枝,交易均价达1.17元/枝,较传统品种的价格高出43%。

花卉新品种的繁育漫长且辛苦,仅有约1%—2%的新品种会被市场接受。尤其是国外引入的新品种,要适应国内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物流条件等,一般要在国内试种1—3年,高昂的试种和推广成本亟须知识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国内鲜花消费升级和行业国际竞争亟须鲜花品种创新。北京宜花花卉负责人张东晨认为,未来5年鲜花消费将由花礼消费向家庭消费过渡,85后、90后消费群体迅速增长,对鲜花品类和品牌越来越关注。法国玫昂公司育苗合作者杨启昆认为,云南花卉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但本地拿得出手的品种不多,此种背景下,完善新品种专利收费机制,在引进国外品种基础上培育新品种不失为一条创新途径。

为促进新品种引进,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形成了从引种、试种测试、推广种植、技术指导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引种时会根据头年交易数据和终端趋势给出指导意见,再根据试种期表现提供推广意见,同时向种植户推广和技术培训,再到花店端推广,缩短了新品种的推广周期。“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收费机制保护专利产品上的。”张力说。

(责编:孙晨(实习生)、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