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报道新闻记录历史 70载人民日报见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专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

王珩
2018年06月15日16:43 | 来源: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王珩)70年艰辛奋斗,70年春华秋实,值此《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人民网专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带您一起穿越历史,从人民日报的报道,回望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大事纪。

里程碑式报道 见证知识产权事业进入历史新纪元

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国家专利局开始受理专利申请。“这是我们专利人的盛事!时隔三十三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蓟门桥畔中国专利受理处灯火通明至到午夜。‘中国第一号专利申请人'胡国华排队3天3夜拿到第一号”,马秀山回忆道,“第二天各大报纸都有报道,但我对《人民日报》的报道印象最为深刻,导语相当铿锵有力、激动人心”。马秀山远在长春的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当天特意从单位拿了一份报纸珍藏。

1985年4月2日,《人民日报》3版头条刊登消息《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导语指出:脑力劳动成果被任意无偿占用的历史从此在我国宣告结束!    

1985年4月2日《人民日报》3版头条

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报道推动行业变革

“人民日报版面珍贵,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曾用整版报道过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让知识产权保护长出尖牙利齿’(《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日16版)。还有相关报道说发明人的发明成果被别人无偿侵占,维权时竟遭黑社会恐吓威胁。报道一经刊出引起系统上下和当地政府的极大关注。”马秀山表示,这类报道所揭露的问题和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的“大保护”“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目标是相呼应的。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03日 16 版)

发现故事发掘人才 助力知识产权事业新发展

“2008年,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曾采写过一篇我的专访《让“死”的发明“活”起来》。刊发不久,国资委旗下的“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中企联)打来电话,邀请我单位推荐我为中企联理事候选人,并在当年换届改选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对此,马秀山感慨良多,《人民日报》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不容小觑。历经十年,他见证了专利及知识产权在中企联的发展过程,从填补协会的理事领域“人事”空白,到专利作为500强企业评选的指标,其“品牌”会议(中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和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设立知识产权分论坛,与当年的那篇专访不无关联。

报纸是真正的百科全书 日积月累便成一座富矿

“从1984年投身专利工作,我开始与《人民日报》结缘”,马秀山认为报纸是真正的百科全书,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对报纸这座富矿的开采。从最初做读报笔记到做知识产权摘录,到现在每天编写200字左右的报摘,通过微信发送给好友。马秀山坚持用自己的“人民日报”情怀感染身边的每一位亲朋挚友,“碎片化阅读时代很少有人会沉下心来读一份报纸。很多朋友通过我的每日报摘了解到《人民日报》或深度或精彩的报道,有意无意地开始去读报,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就感”。

马秀山所就职的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每到年末都会汇总当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所有关于知识产权的稿件,并重新制作标题编辑印发《人民日报知识产权篇报摘》,发放给研究会的理事和会员,在重大会议或活动时派发给从业人士或媒体作纪念。“这不仅是一本报摘,也可以说是这一年来知识产权工作的梳理总结,值得珍藏”,马秀山说。

《人民日报知识产权篇报摘》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