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是知识资本,文化是城市灵魂

——在城市对话—文创之路论坛上的讲话

2018年03月30日19:49  来源: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
 

【编者按】3月22日,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城市对话—文创之路论坛,在2018CPCC中国版权服务年会期间举办。刚刚卸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仅一天的国家版权局原局长、中国版权协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斌杰亲临论坛,并作了主旨演讲。以下为柳斌杰院长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20周年,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成立30周年,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为中国的版权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几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版权保护理论、实践体系,特别是在为社会服务方面、技术研发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我非常赞赏他们的工作。如何用版权这个支撑点构建中国的文化管理体系,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在此我说三点意见:

一、版权是重要的创造性资源和知识资本

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本。人类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独立于自然界而主宰了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是因为人有高级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劳动能力。现在社会各界都在研究智能社会,预计到2022年智能人自己可以学习、自己可以思维,超过了人类的思维,这是现在的预测,能不能实现到时候再看。但目前为止,人还是最高等的具有思维能力的物种。人通过思维留下了代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版权就是这种精神财富价值的结晶和科学文化的核心创造力,现代社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思维领域最美好的花朵。

社会不断前行,从旧石器时代进化到了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时代。这个阶段,知识就是最重要的资本。它会像曾经的土地、工矿、货币一样成为重要的资本。谁拥有知识产权,谁就是最富有的人。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乔布斯、比尔盖茨不是因为他有工厂或者土地资本,而是靠拥有技术成为世界首富。所谓技术就是他创造出了新的知识产权。这个时代已经到来,很多致富的人并不一定有多少土地和工厂,而是因为他有发明、创造、专利、版权,知识形态的资本。

版权创造价值,版权创造财富,版权创造未来,这是我一贯的认识和判断,这些观点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国内知识界和文化届的认同。为此,我也倡导构建中国版权保护的独立工作体系,推动完善法律、制度和治理体系,改善版权保护的内部环境和国际版权交流合作新格局,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文化的尊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版权局、各级法院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工作,使我国版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总体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版权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有经济贡献率的调查项目,每年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版权创造力已经大幅度提升,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贡献。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一定要树立这个新概念:知识产权就是重要的资本。既然是资本,就要像土地、工矿、货币那样进行管理、使用和保护。事实告诉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将来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整个社会缺乏创造力,发展的步伐将减慢。尤其像中国这样依靠后发优势的国家,要超越要赶上发达国家,传统的办法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依靠创新,所以国家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驱动成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发展版权产业的核心就是创造,如果没有新的东西创造出来,依然是延续过去落后的一套,中国是发展不好的。国家要重视起来,个人更要重视。这一思想,在座的做版权工作的各位,一定要反复宣传,让全社会都明白:版权就是一种财富,就是一种价值,就是一种资本,就是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

二、做好新时代版权工作

最近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版权工作的重要性,继续保留国家版权局,继续加强版权创造和保护工作。为更好地推动版权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是深化版权创造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创造能力的人,站在人类历史高点上和全球发展的巅峰上创造发明,创造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版权作品,引领世界的光明未来。要想使版权创造环境变得更好,须解决学校、单位和创作个人的关系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个人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要创造世界级高水平的作品、能引领人类新文明的作品,没有创造力的突破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中国目前无论是专利、著作权、商标,在世界上的数量在急剧上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预计两年以后会超过日本,之后再过两年就跟美国差不多了,但真正有质量的东西不多,文化艺术作品基本上还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家心中要有数。虽然看上去我们很热闹,但是“有高原无高峰”的情况普遍存在,尚不能引领世界,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让人的创造力迸发出来,努力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是加快优质版权的流转和应用,优化市场环境和版权贸易规则,千方百计加快合理流转和有效的、创造性的转化,推动科学、文化繁荣。保护的目的是要运用,有价值的版权一定要去应用,去年全国人大进行了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法执法检查,很多地区没有知识产权转化机构、没有服务平台,基本上还是自发的转化,这大大影响了版权的转化效率。文化体制改革中,上海、深圳首先试行版权交易拍卖制度、质押制度,就是为了充分有效的转化,但这是有限的地区,不是多数地区的通行做法,所以要加快流转,完善各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三是依法加大版权保护的力度,严厉打击在高新技术条件下侵权盗版的违法行为。20年前打击的是走私光盘,现在大家看不见了,没人揣着光盘大街上卖了,但是高新技术的盗版有了新的形式,所以仍然要保护。当务之急是提高法律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的力度、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这仍然是当前需要继续加强的工作,破解立案难、取证难、审结慢、判罚低的痼疾。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的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知识产权大国的特殊作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版权大国,包括图书、影视、网络文学等作品在内的著作权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专利、商标也居于世界前列,影响越来越广,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应当积极推动国际治理、特别是版权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全球版权交流合作新秩序,把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的客场变成主场,适度建立大多数国家能够适用的国际秩序,来解决世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发展方面的争端和纠纷。

三、用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前几年我发表过文章,强调城市建设中要提高文化品位。今天好多城市、开发区、新型城市建设的领导同志也来参会,我再谈谈这个意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次把文化崛起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的历史大潮中,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的强大驱动作用已经显现,由现代版权制度支撑起的城市特色资产形成的城市文化品位铸造了我们不同城市的名片。本次论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把关注点放在版权、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更多的是希望我国城市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版权制度,继承传统文化、创新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我国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特色格局,既要使数千年的历史古都、世界名城重新焕发活力,又要确保只有二三十年的新型国际化城市不至于千城一面;既要面对传统制造业遗留的大面积网格化环境改造,也要在经济转型、业态升级中注重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既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量运用科学技术成果,又不能放弃传统特色和民风民俗。在种种现实的矛盾下,需要重新审视版权、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关系,这是一件大事,我提六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城市硬件的文化品位决定了城市的精神风貌。每个城市的建筑物是该城市凝固的艺术品,布局、造型、建设有没有文化品位,决定该城市的基本风貌,现在一些城市建筑设计比较平庸、布局拥挤不堪、色彩单调、造型无序、千城一面,文化品位不高,这严重削弱了城市品牌的基础,必须全面提升文化品位,从而展现人文情怀和建筑美学的力量,让居民感受到“居有所爱”,让游客感觉“游有所忆”,过目不忘。

二是创新人文景观在城市中的艺术品位。我国在进行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中,一些地方建设了一些人造的景观,有的搞的不伦不类,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些地方搞了一些城市雕塑,可老百姓的理解完全不同,没有达到文化创意的目标,这是艺术景观上的败笔。有一些城市雕塑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含义,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品牌形象。现在城市的人文景观要突出艺术的品位、文化的感染力,我期待城市文化价值导向设计上多出新,多一些表达先进文化思想、高雅艺术修养、培养市民崇高情怀的人文景观。城市艺术景观是人造出来的,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象征。

三是弘扬文化遗产从而反映文化的历史品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提升城市品牌重要的资源,近些年有些地方没有把历史文化保留好,用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假历史“包装城市”,甚至出现一些对低俗、庸俗东西的炒作,胡编乱造一些东西,这是歪风邪气。比如一些给“孙悟空”、“猪八戒”神话人物造“故乡”,他们本身就没有故居和故乡,很多地方硬要造。曹操的墓十几个地方都在抢,古代美女到处都在争,这就把历史虚化了。城市如何充分展示文化的遗产,关键在于还原和开发它的历史价值,让历史的厚度更厚,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纵深感,增强市民光荣感、自豪感,提升中国文化自信。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精心讲好城市的历史故事:据我了解,目前有四百个城市编了城市历史故事,有些搞的非常好,既讲了历史,也生动感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革命的经典故事一定要讲的深、讲的透,像上海嘉兴一大会址就做的比较好,还有韶山国家一号工程也做的非常好。其次,要把城市文化典籍展示好、运用好:故宫是文物保护典型的例子,这次特朗普去就受到了震撼,并且故宫文物开发利用每年收入十亿元以上,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这个资源利用的非常好。其他各地都有这样一批资源,要把历史讲出来并且和现实利益联系起来。再次,要开发利用好自身的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神、发展文化工业。历史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古为今用,在开发利用和市场交流中传承,才能使之活起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让一切历史文物、文字、古籍活起来,这样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利于丰富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人文情怀体现城市的历史品格。城市品格还包括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行为举止和文化素养等活的因素,这些软文化对城市的形象影响非常大。有些城市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就是因为风俗不良,所以要把精神文明放在建设的首位,培育核心价值观,树立新的道德风尚,倡导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行为,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创造读书之都是联合国开展的一项活动,世界上有26个城市被评定为读书之都,中国只有深圳是读书之都的示范城市,还没有真正挂牌成为读书之都,我建议北京、上海等传统文化比较好的地方也参与进来。建设书香城市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城市文化品位重要的途径,只有基础提上去了,城市的形象才能立起来。

五是注重双效整合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对城市的赋能作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优秀的文化作用在城市建设、社会价值里的东西全世界都存在,而反应在财富经济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版权来实现。当前很多城市在建设中仍然很粗放,绝大多数在于政府财政的不断投入,没有注意城市文化新成果的保护和持续的运营,没有充分释放城市新的活力,没有在城市之间构建文化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的渠道。在文化赋能城市建设方面,要好好研究,希望大家注重双效的整合,特别是城市文化自身,建设健康有序的城市文化和版权资产流转机制,实现城市文化的自我造血和不断创造。

六是注重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利用好城市的文化资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保留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元素和历史的品牌,也有很多近代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塑造的新城市文化符号和新城市名片,对于这些城市文化资产,比较西方国家,我们还没有达到严格保护、科学管理、精心运营的程度,不少知名的古迹、街巷、建筑、老字号,被小商小贩抢注了商标;一些政府财政巨资投入形成的抒发城市情感、代表城市品位的广告、文字、音乐、艺术作品被肆意歪曲。因此,需要注意通过运用现代知识产权和法律制度,梳理每一座城市历史文化资产并加以很好的运用。今天,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区域文创赋能方法体系,涵盖区域文化战略规划,区域文化资产管理与开发模型等内容,我认为就是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通过这种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帮助国内的城市政府管理者运营好自己的文化资产,创造出新的文化。

同志们、朋友们!城市文化是城市长期发展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价值,版权则是支持这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创造和要素,希望大家既注重创造,也要注重保护。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在现代中国城市品牌建设中要突出文化品位这个灵魂,一是要体现我们新时代的特点,二是要体现中华民族一贯的优秀文化传统,今天创造的文化中,只有这两样东西融合好才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创造中国城市品牌形象,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责编:王小艳、王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