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真“发烧”了

2016年09月14日08:17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6分钟销售10万部手机、4分48秒支付金额超过1亿元、开场38秒首批整点抢购商品全部售罄……这是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小米)曾经创下的一个又一个手机销售的奇迹。然而,这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形势却在今年急转直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国内市场销量跌至第五,全球销量跌出前五。一时间,业界和媒体关于小米盛极而衰、神话破灭的说法不断出现。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自2010年创办以来,凭借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占领国内市场。2014年,小米手机稳坐市场占有率的“头把交椅”,其公司估值更是高达45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值钱的未上市公司之一。对于小米手机产品销量的大幅下滑,专家指出,高性价比、互联网营销模式为其带来了高速发展,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小米进入了发展瓶颈期,电商渠道饱和、缺乏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不足制约了小米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步伐,小米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小米神话走向破灭

2010年,苹果、三星等品牌占据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而大多数低价低性能的国产手机品牌争夺低端市场和运营商定制市场,低价的高性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小米在这一市场空白点着手,依托MIUI系统和米聊积累的粉丝,打破传统销售渠道,创造了互联网B2C的营销模式。高性价比的手机、良好的口碑、庞大的粉丝群帮助小米一炮打响,自手机产品推出以来就备受市场推崇。

“手机厂商走线下、运营商等渠道必须承担巨额的渠道费用和广告费用,而小米没有这方面的负担,其成功之处就是抓住了电商渠道爆发的契机,再加上高性价比的手机产品,这给了小米一个‘很舒服’的爆发期。”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至2014年间,小米手机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296%、160%、226%,2014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公司估值更是高达45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值钱的未上市公司之一。2015年初,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更是宣布公司智能手机的销售目标是1亿部。然而就在看似欣欣向荣的背后,小米的危机逐渐显现。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小米手机的销售量超过7100万部,销售额约为125亿美元,这与1亿部销量、16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相去甚远。如果2015年小米手机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那2016年其表现就是急转直下:2016年前两个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26%、38.4%。

网络营销遭遇瓶颈

“由于电商渠道受到华为、乐视、魅族等手机品牌的冲击,线下渠道又没有布局和积累,小米手机销量下滑、增长乏力实属正常。”王艳辉分析称,互联网营销模式为小米带来爆发式增长,这也带来竞争对手的竞相模仿,华为、乐视等品牌都在学习小米的模式。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见顶和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超越对小米形成巨大压力。此外,从2014年底,电商的市场份额达到20%后就不再增长,近两年手机增量主要来自线下渠道的爆发,OPPO、vivo就是凭借雄厚的线下资源获得市场份额的不断攀升,而线下渠道资源缺乏成为小米的短板。

“小米手机的阶段性成功得益于网络营销的‘粉丝经济’,当下销量下降也是拜‘粉丝经济’所赐。过分强调‘粉丝经济’、忽视专利风险给小米的发展带来阻碍。”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在2014年的鼎盛时期,小米就加大了国际化布局步伐,进军印度市场。但是专利储备不足、在印度市场的专利布局缺失让小米遭遇“滑铁卢”。当年12月,因涉嫌侵犯爱立信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的8件专利,小米被诉至法院,最终小米的部分型号产品被禁售。

技术研发道阻且长

专利储备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掣肘小米进军国际市场,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也接连受阻。事实上,从MIUI系统到内部构造再到材料外观,小米动用了很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但仍未掌握核心技术。缺乏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小米很难改变其在消费者眼中“高性价比的低端机”的产品定位。

PatSnap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专利申请7000余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92%,获得专利授权占比12.6%。核心技术主要分布在手机及相关智能设备的应用层面,在硬件尤其是通信和芯片领域的专利储备不足。从2014年开始,小米的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2016年上半年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到小米专利申请总量的近30%。在专利区域分布上,小米近80%的专利集中在国内,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外市场的专利布局不足。

“专利技术积累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专利运用能力需要长期积累,企业想要获得长期发展必须增强专利实力。”北京集慧智佳知识产权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李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在印度市场受挫使得小米认识到了专利的价值,开始突击提交专利申请,为进军国外市场做准备。

“注重营销手段在短期内可以使小米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但长期来看,没有扎实的技术积累作支撑就会出现增长乏力。”在李可看来,与小米注重营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以技术立足的发展模式。华为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于2010年前后开始大量提交专利申请。在知识产权方面,长期坚持真金白银的投入,注重自有核心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是华为获得长线、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小米专利储备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是导致小米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王艳辉对此也表示赞同:“专利实力真正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华为正是凭借专利优势、核心技术获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和满意度。另外,核心技术是产品具备个性化的显著标志,OPPO的快充技术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手机的标签,而小米在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只靠高性价比难以在产业内立足。”

事实上,小米也认识到了自身营销模式的缺陷和技术研发的不足。今年小米明显加快了线下自营店的建设,将在苏宁、国美、迪信通等卖场发展2000多家线下专区销售。不仅如此,小米在技术研发上也动作频频,今年5月,雷军在公司内部信中释放调整的信号--副总裁周光平全力负责手机技术前沿领域研究,小米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团队直接向雷军汇报。此外,2015年10月,小米收购了博通公司31件无线通信专利,2016年2月从英特尔公司购买了332件美国专利,6月从微软手中购得1500件专利。

对于小米遭遇瓶颈之后的走向,李俊慧表示:“小米在补齐了营销和专利的短板之后能否重现之前辉煌,既取决于其产品改进力度,也取决于用户体验改善。”李可也认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小米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如果能在技术积累和知识产权运用上吸取教训,也许会在商业“长跑”中重新排在前列。王艳辉表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会遭遇瓶颈期,小米作为主流的一线手机品牌,在电商渠道和品牌上享有巨大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力度是小米当下的破局关键。(记者 陈婕 实习记者 刘叶婷)

(责编:杨阳(实习生)、赵竹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