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打开知识产权职业梦想之门

2016年09月05日08:24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你们的发明技术效果是什么?”“我们的‘半潜式垃圾压缩机’会解决现有的垃圾收集技术难题,并具备环保特性。”8月25日,2016大学生专利实务培训夏令营的56名学员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下称培训中心)的结业答辩,赢得了阵阵掌声。获得结业证书,就意味着拿到了通向知识产权职业旅程的“第一张门票”。

“这些有理工科背景、又通过集中培训具备了知识产权实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正是企业所迫切需要的。”正如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经理丁艳玲所言,这些通过培训具备实务技能的大学生们得到了企业的积极肯定。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学员开启知识产权职业梦想的大门,为他们就业提供便利,为知识产权实务界培养人才。”作为此项培训的具体负责人,培训中心教务二处处长邓一凡对此有着更多的思考和感慨。

创新培训方式

“这是真正的人生第一课,对我们一生的职业选择影响巨大。”在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学专业研究生邢亚非看来,之前为期两个月的网络课程已让她获益匪浅,而刚经历的培训更是让她收获颇丰。

“19天的集中培训,每天都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知识产权实务知识,有讲授、有交流、有思考、有争论、有实际撰写,就像是一张拉满弦的弓。”参加夏令营培训的这些莘莘学子,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这么高强度的学习培训,但谈起收获,他们流露出的是朝气和激情。

“这已是第三届夏令营培训,我们希望通过在课程设计、授课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使培训有更高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课程设计更加完善,不仅通过串讲全面地向学生介绍知识产权行业知识,而且以知识产权实务为切入点,让学生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其次,在师资上不再拘泥于专利审查员、专利代理人、高校和专业课教师,还邀请了企业经理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以及成功的创业者。再者,在授课方式上,除了5天的基础知识串讲,实务部分全部采用MBA式案例教学。为了丰富教学形式,主办方还组织学生前往乐视集团总部和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实践,并与企业经理人交流,从中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更加坚定了学员们选择知识产权作为自己职业理想的信心和决心。

“从企业经理人及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中,更深刻地了解了知识产权的作用;从不同领域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的无私传授中,学到了知识产权实务技能的精髓。虽然还有一个熟练的过程,但我们已经收获丰盈。”福建工程学院本科生张佳的话,代表了学员们的心声。

适应企业需求

“从学员们的汇报与答辩可以看出,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们学得很快也学到很多,不但掌握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知识产权知识,动手撰写专利文书技能也迅速提升,对这样的人才我们愿意抢先‘预订’。”作为一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韩建伟,真诚希望能够从中“抢”到中介机构所需要的人才。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开展,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发明专利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10万件,对于相关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但截至目前,全国具有专利代理人资质的从业者只有1万余人,与数量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差距巨大。

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今天,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匮乏,成为许多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心病”。事实上,无论是企业新技术的研发、现有技术的检索、专利的申请与维持,还是专利的许可与交易等知识产权实务工作,都需要既有理工科背景、又懂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又具备知识产权实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尚无专门培养这类人才的机构,许多专利代理人和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者都是在理工科毕业进入企业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后,在实践中学习实务技能,从掌握相关技能到通过考核上岗,最快也需要1年左右。

针对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训不足的现实短板,从2014年起,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培训中心开展了“校企对接人才培育工程--大学生专利实务培训夏令营”的探索工作。每年寒假过后开始招生,自学网络培训课程。到了暑假,考试成绩优异的学员们会获得集中参加夏令营面授培训的机会。在连续3年的夏令营培训中,有16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接受了知识产权实务培训,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其中的一些优秀学员已经进入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立即就可以上岗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训工作要立足现实,向品牌化、标准化、高层次、多主题方向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项培训工作提出了希望。

“难忘的培训,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知识产权职业的大门,从此我们可以自信地带上知识产权,踏上梦想的职业旅程。”学员们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校企对接工程的肯定,以及对知识产权职业的美好向往。(赵建国)

(责编:杨阳(实习生)、赵竹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