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专利组合:企业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徐明

2015年11月26日09:0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利组合:企业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11月12日,汤森路透发布了“201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亚洲共有44家机构上榜,中国大陆企业无缘其中。在过去5年的榜单中,仅2014年华为公司榜上有名,其余年份均未有中国大陆企业入围。

  笔者认为,尽管汤森路透发布的榜单的评价标准仍有待完善,但基于同一标准下的企业排名仍然能够对未来的创新和竞争格局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高通、3M、Marvell等公司已连续多年上榜,亚马逊公司凭借数据中心、设备及电子等领域的专利组合也首次上榜,而西门子、施乐等老牌科技企业却意外落榜,特斯拉和优步(Uber)因为专利技术不足未达到上榜要求。从榜单不难看出,排名前列的企业巨头往往都采用了打造专利组合的竞争策略,这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如何打造有价值的专利组合,从而提升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专利组合是利用专利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保护范围更大、竞争优势更强的专利集合体,其整体价值大于单件专利的价值之和。从实践来看,大型企业采用的专利策略往往具有“规模化”和“攻击型”特征。强大的经济实力使这些企业能够通过自主研发或购买专利的方式,打造庞大的专利组合。例如,2014年,IBM公司在美国共获得了7534件授权专利,专利授权量远远超过了排名第二位的三星公司(4952件)。IBM公司自1990年开始采用基于专利组合的竞争策略,每年通过专利许可或诉讼方式获得的收益超过10亿美元。与IBM公司采用类似专利策略的还有高通公司和苹果公司,他们都拥有高价值的专利组合,这些专利组合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创新实力,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这些企业还构筑了“专利壁垒”,使得新进入者不得不承担高昂的专利成本。

  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的专利策略往往具有“低成本”和“保守型”特征。从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来看,专利是可有可无的增值资产,多则有益,少则无缺。出于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的考虑,部分企业经常放弃一些外围技术,只是针对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提交专利申请。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精力开展大规模的专利许可和应对专利诉讼。笔者对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它们的短期目标大多停留在“如何保护核心技术不被抄袭”的层面,但技术更新换代快等诸多因素都会使核心专利的法律效力受到挑战,如果企业缺乏应变能力,那么很有可能被竞争者超越。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一轮洗牌。我国的创新环境正在持续改善,但竞争环境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激烈,企业如果不懂专利策略就可能丧失核心竞争力。专利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数据资源,支离破碎的专利组合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打造有价值的专利组合才是长远发展之道。同族专利组合克服了单件专利的地域性,替代型专利组合克服了单件专利保护期的时间性,而规模性、多样性、相关性等特征也使得专利组合更像一件保护范围更大的“超级专利”,不仅能够使自己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增加了竞争对手回避设计的成本和难度。(知识产权报 作者 徐明)

(责编:马丽、赵竹青)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