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电商笼罩假货阴云:侵权、“刷单”一应俱全

2015年03月02日08:48  来源:国际商报-商务汽车周刊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电商笼罩假货阴云:侵权、“刷单”一应俱全

    还有半个多月,一年一度的“3·15”又要来了。电子商务零售行业近年来一直是“3·15”期间备受瞩目的领域。此前发生的阿里与工商总局“假货争议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使阿里在美遭遇集体诉讼。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2月13日对阿里平台假货问题的表态是:“我们要习惯这类‘被责疑’的常态,积极正面透明地去面对。”

  电商平台笼罩假货阴云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假货隐忧亦在渐渐浮现。电商平台的集大成者——淘宝,总与售假这个话题撇不清关系。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放言:“说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那么,淘宝上假货众多究竟是“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的人的臆想,还是确有其事呢?

  假货逼走初创公司

  中国创业者信奉一句名言:踏实做事,不忘抬头看天。如今,这句名言有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下半联”,即更要赶路打假。上述调侃之言出自一封写给工商总局和淘宝网的公开信,主人公则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主营移动电源和蓝牙音箱产品的科技有限公司——乐泡。发端于中国,如今转战美国,乐泡的“战场”发生转变的关键词里有一个非常刺眼,那就是“假货”。

  公司创始人曾经营硬件产品,深知压货、开发渠道背后的资金压力之大。因此,能为初创公司提供更多机会的淘宝成为了乐泡的首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范峻苹曾公开表示:“公司的主要渠道就是淘宝。可以说,我们就是个‘淘品牌’,没有马云和淘宝,就没有乐泡。”

  由于设计新颖、质量上乘,乐泡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然而,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不久我们就发现各大网店都有我们的产品在销售。产品出奇地多,如果不认真分辨,真以为很快我们就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假货,以至少十倍的速度在扩散和增长”。

  打假之路由此展开。淘宝自有一套打假系统,但在范峻苹看来,流程麻烦、效果有限。“要先把假冒产品买下来,拍照,交易记录也要截图,然后上传资料申述,整个流程走下来,差不多要1个月。最后淘宝会删除假货的链接和资料,然后给卖家扣分,但是一次售假只被扣12分,要扣到48分才关店,而且开一个店只要1000元的保证金,对那些卖假货的商家来说,关店了再重新开一个就行了,这根本没有办法阻止假货的出现。”范峻苹说。

  在与线上线下售卖、制作假货的商家斗智斗勇两年之后,坦言“花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已经太多了”的乐泡选择了出走美国。如今乐泡落户硅谷,年销售额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市场贡献近半。

  侵权、“刷单”一应俱全

  淘宝上的弄虚作假行为究竟嚣张到何种程度?从工商总局日前发布的一些数据中或许可以略窥一二。

  2014年下半年,工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了“红盾网剑专项行动”。行动中,全系统共检查网站、网店133万个(次),实地检查网站经营者19万个(次),删除违法商品信息3.6万条,责令整改网站1.4万个,关闭问题网站2201个,查处违法案件7746起,罚没款1.13亿元。在工商总局通报的十大典型案例中,违法经营主体里有5家为淘宝、天猫的网店,综观其违法经营行为,侵权假冒、虚构交易一应俱全。

  2014年8月,重庆市南岸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通过网络搜索检查,发现当事人万丹曦在淘宝网上开设的“倾城海伦家”网店涉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随后,工商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的实际经营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查,查获待销售标注有PRADA(普拉达)、CHANEL(香奈儿)、Zegna(杰尼亚)、BURBERRY(博柏利)字样的男女服装、围巾、拖鞋等商品380多件。经鉴定,这些都是侵犯权利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一些公司则打起了“刷单”的主意。2014年7月9日,福建省福鼎市工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福鼎市艾洛裳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要求VIP分销代理之间互刷信誉并代发空包裹达2534件,从而达到在淘宝网上同类产品搜索排名靠前及快速达到参加淘宝官方活动要求的目的。

  电商假货疑云如何消散

  电商时代,消费者在享受物美价廉的商品与迅捷的服务的同时,混迹其中的假货也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制假售假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如今借助网络平台更是出现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曹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假货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根除,需要从政府、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四个维度来解决。

  在曹磊看来,政府层面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

  第二,要加强各个监管部门的协同,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目前我国打击网络上的售假行为涉及部门众多,比如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的网监司,涉及到犯罪行为的需要公安部门予以配合,取缔独立网站的工作还涉及到工信部的通管局,商务部门也有相关工作。如果可行的话,最好成立一个专项打击制售假货的小组或是联络办公室,来统一协调工作。”

  第三,要突破传统工作机制的束缚,与时俱进。“以工商部门为例,过去采取的是属地管理,而这更适合传统的商业业态。电商时代,网上的买家、卖家、平台,甚至是发货的仓库分属四地,涉及金额又都不大,出现假货问题由谁来管?这就需要形成一个清晰的机制、一个协同的平台。”曹磊如是表示。

  电商平台层面也有三方面的工作需要细化。第一,把好商家入驻关。过去电商平台入驻采取注册制,门槛较低。“2014年京东、聚美都有假货曝光出来,涉事商家提供的授权书、报关单都是假的。”曹磊说。

  第二,把好日常运营关。一些不法商家申报的东西是真的,但是和假货一起卖。“一件真的,九件假的,所以日常运营中要加强抽检。”曹磊说。

  第三,为消费者打造监督平台。要有一个通过用户来监督、反馈、投诉的机制,而且不能设置得过于复杂。与此同时,配套一些其他处罚措施。

  谈及商家层面的解决之道,曹磊的语气流露出无奈:“只能呼吁商家守法经营。大品牌一般没问题,个别小卖家的品牌意识、守法意识则令人堪忧。”

  最后一个是用户层面。“要多普及一些识别假货的网购技巧,一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达人’经验丰富,购物之前会观察网店信誉、浏览买家评论、比较线上线下价格,假货往往一目了然。”曹磊说。

  阿里之殇带来警示

  阿里巴巴的2015年可谓开年不利。1月最后一周,距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不到半年,其股价便遭遇重挫,当周跌幅超过13.6%,市值蒸发了370多亿美元,相当于跌去了一个京东,马云“亚洲首富”交椅拱手让人。时至今日,阿里的困境仍未结束。以罗宾斯·盖勒律师事务所为首共计7家律所严阵以待准备“出击”阿里。这一切的背后即蝴蝶效应的发端,是一份7000字不到的文件。

  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将《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挂上其官方网站,直指阿里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五大问题,并称“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骤然在大洋两岸引发轩然大波。

  两天后,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了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双方握手言和。当晚工商总局发言人表示,工商总局网站发布的文件非白皮书,“实质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工商总局的回应意味着阿里巴巴并未向投资者隐瞒信息。

  2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主动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日就阿里与工商总局互动一事,致信阿里巴巴,询问关于此事的背景情况和其他信息。信中明确表示,此来信不应该被解读为阿里巴巴曾有任何错误,或任何违反证券法律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一切尚无定论,阿里依旧前途未卜。

  在远赴海外上市的企业中,阿里的遭遇并非特例。2013年8月,美国4家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兰亭集势作出了虚假和误导性声明。2014年9月,兰亭集势宣布以155万美元就集体诉讼达成和解。

  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同年12月遭美国律所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向投资大众发布了误导性的声明。2014年,聚美优品的股价从最高每股39.45美元一路跌至每股12.7美元,市值缩水近70%。

  中概股频频“中招”,原因几何?以美国为例,其证券监管一直以历史悠久与严格著称。早在20世纪初,美国国会就分别通过了《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并于1934年设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证券市场实行全面监管,除了对信息披露要求严格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是重中之重。

  不仅如此,受巨额利润的诱惑,许多做空者也正在从上市公司天然的“监督者”变成不择手段的逐利者。回忆起2011年北美资本市场集体做空中概股的“盛况”,纽约一家对冲基金经理曾明确指出:“在那一年,投资中国股票唯一的赚钱方式就是做空。”

  法律体系不同、监管范畴有别、做空机构发达……中国企业意欲海外上市,三思后行方乃明智之举。

  阿里巴巴并非无辜

  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小微企业的发展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而说到小微企业,记者脑海里立刻浮现了四个字: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标签众多,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国万千中小创业者创造了可以跟大企业同台竞技的平台。如今上百万的中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销售产品,超过3亿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购物,享受低廉的价格和迅捷的服务。融资、渠道……阿里巴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中国众多的初创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但这并不能成为阿里巴巴面对层出不穷的假货时的“挡箭牌”。

  以淘宝为例。有人说淘宝建的是一个网上商场,他们只出租平台。但真正了解淘宝的人知道,淘宝除了出租虚拟商位外,还提供引流(相当于导购)服务,它推出的直通车、钻展等是电商业竞价排名的典型模式。也就是说,谁出钱多,谁就有机会获得最大的展示量,而这里面不分正品还是假货。在这种情况下,淘宝事实上已经深入参与了商品的售卖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马云所谓的“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只能认下它”站不住脚,淘宝并不无辜,没有理由把监督的责任推开。

  假货虽然赚钱,但终究赚的只是快钱,广大消费者才是淘宝的源头活水,是“店小二”们的上帝。如果不能把假货泛滥现象彻底根除,那么淘宝伤害的将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就是在透支消费者对淘宝的信任。

  所幸,在日前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关于打假的大论战中,马云最终选择了与工商总局“握手言和”。不日,马云亦主动约见了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的优势,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联手打假。日前,淘宝成立的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开始运转且规模仍在扩大。但愿阿里巴巴就此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要透支自己的未来。(刘明)

(责编:魏艳、马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