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互联网文化产业格局下国企路在何方?

2015年01月26日08:24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互联网文化产业格局下国企路在何方?

  互联网文化产业也可以称之为新媒体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娱乐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当今文化科技融合的核心领域。预计到2016年年底,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价值将占我国文化产业的70%。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格局下,传统文化企业特别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文化企业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步丧失。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成功转型,是摆在国有文化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网络模式冲击市场格局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它以新媒体为载体或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特征,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核心地位越来越凸显,推动信息传播从传者为核心的时代走向了受众为中心的时代。互联网文化产业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拥有海量的内容与专业化,而其最大的特点是平台为王,具有向移动化发展、无边界的特点,腾讯、百度都是典型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正是互联网的边界可以无限扩大,互联网平台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如今,传统媒体日渐萎缩,从2014年上半年的发展格局来看,传媒媒体整体受到了冲击,其中在纸质媒体、电视等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很多企业的主营业务下降严重。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都在思考转型与融合问题,但由于缺乏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深入了解,很多企业在转型与融合中缺乏商业模式的支持,发展缓慢。

  国有企业遭遇发展瓶颈

  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创新和传播的社会组织,相较于其他文化企业,应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负有更重要的道义担当。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中,提出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纲要》强调了国有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然而,在文化产业格局不断整合的当下,相较于民营文化企业,理应成为主导格局变化的国有文化企业在各方面均相对滞后,仍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整合步伐缓慢。随着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文化企业发展和提升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并购和整合优势企业和资源。在这一方面,一些大企业和新锐企业已经通过这一方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国有文化企业缺乏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利用的途径,造成国有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同时,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中央和地方、东部和中西部在规模、经济效益、资源配置及政府补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造成了国有文化企业在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快速调整和转型以适应新媒体时代挑战面前举步维艰。

  其次,国有文化企业缺乏优秀文化内容产品和核心品牌。国有文化企业担当着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因而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要体现文化“走出去”的重点,以文化内容为主。但企业内部原创性文化内容和品牌意识的缺乏,使得国有文化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有效跟进市场化运作,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能做出好的文化内容产品和跟进市场化运作,国有文化企业将难以发挥推动产业发展和繁荣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更遑论国有文化企业的跨国投资和海外经营了。

  再次,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仍存在问题。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起步较晚,文化体制改革还没有全面深入,加之企业市场运作观念较为淡薄,使得一些国有文化企业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创新机制的缺乏和企业长期存在转制困难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退化。作为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包括重视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积累和内在性的增长,重视文化与管理的融合,以文化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品牌塑造和延长产业链。

  总之,在互联网文化产业和新媒体时代,国有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如果不能快速地融入符合新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那将导致一方面很难发挥其作为文化企业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难以与时俱进地在新时期占领传媒产业的制高点。

  多点发力应对转型挑战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国有文化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需要适时作出政策方面的调整,大力推进相关新媒体公司和互联网业务建设,积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新媒体发展较好的地方和企业借鉴发展经验,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挑战。

  首先,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沿袭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于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条件下,没有支持企业一劳永逸的长效机制,包括国有文化企业在内的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国有文化企业必须根据相应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制定相应战略,并及时制定新战略。

  其次,要将创新机制纳入到企业制度中去。“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在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的今天,对新媒体条件下的新技术应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迫融合,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在这种大趋势下,国有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相应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创新,这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只有来自于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国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需要有实质性的转制改革。按照一般说法,传统的国有文化企业是“单位制”,就是依赖于行政化配置从生产到销售、决策到资金来源及走向等诸项流程,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企业行政化、行政管理官本位化、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和创意不足,这既不符合国有文化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与当前新媒体条件下健康又有活力的创意文化企业形象相去甚远。因循守旧的机制使得国有文化企业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的整合缺乏效率和动力。国有文化企业需要保持企业环境充满活力和生机,激励人才迸发创意和积极创新,至少应着手跟进科研制度、人才制度、法人治理制度3个方面,对应引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3种机制。这要求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政府与文化企业的法人关系,明确市场化运作需要遵循的市场、竞争、效益和人才观念。在新媒体条件下,国有文化企业的机制革新势在必行。

  最后,要借鉴和创新商业模式。在新媒体条件下,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其成败至关重要。从目前现状来看,知名的国有文化企业及其文化品牌不多,经营管理者往往思想观念落伍,经营模式因袭旧制,从业人员素质亦有待提高,这些都制约着国有文化企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顺应新媒体趋势的发展,就需要国有文化企业努力向优秀的文化企业学习和取经,通过注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内容盈利,重视可实现产业链开发价值的核心资源的原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多举措齐头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机制问题。

  总之,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今天,新媒体文化代表了整个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必将引导整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和动向。国有文化企业应顺应这一潮流,迎难而上,积极革新,为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提供更强大的助推力。(知识产权报 作者 陈少峰)

(责编:马丽、赵竹青)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