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洛阳民间发明专利转化“难产” 愁坏众“发明家”

2014年11月14日08:30    来源:大河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利转化“难产”愁坏众“发明家”

  □记者胡公岗

  核心提示|还有4天,洛阳市发明协会便要启程参加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这个刚刚成立的民间组织目前有93名正式会员,共持有1500余项专利。然而,专利数量虽多,整体转化率却不足10%,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50项的发明被推广和产生了经济效益。是什么导致洛阳民间发明成果转化率如此低下,大河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窘状|专利研发两年多,至今没找到商家合作转化

  11月10日,在洛阳生产力促进中心1926会议室,洛阳市瀍河区下园小学退休教师王新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发明成果——慢车道自动护栏。据今年66岁的王新生介绍,他平时喜欢读报纸,发现不少车祸都是因为行人闯红灯过马路所致,而各地采取的措施也不甚理想。为此,2012年他发明设计了“慢车道自动护栏”,为了方便转化,他还在护栏上设计了可投放广告的宣传栏和显示屏,以节省转化成本,但即使这样,一直到现在仍没有商家有意向合作。

  “不仅老王的专利没转化出去,我们这有很多专利,都好几年了也没有企业愿意合作。”洛阳市发明协会会长沈恒涛说,会员贾振雷6年前研发的车辆无怠速控制系统、马宗会两年前研制出的平移自卸车等都没有转化出去。“目前协会没有转化出去专利项目约占总数的90%。”

  析因 |信息、实用、成本等因素致专利项目转化率低

  对此,洛阳生产力促进中心、洛阳市发明协会秘书长王新华表示,专利转化率低是整个发明界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前后信息不对称、发明不切实际、缺少直接投入生产的技术三个原因。

  “很多发明者在研发时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研发成功后很多都无力宣传,更不知道去哪寻找适合的企业。”王新华说,没有宣传企业就不会知道,这就造成了发明者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此外,有些发明者的发明不切实际,这样的发明肯定更难转化出去,比如现在仍有一些人还在研究风力发电。最后,虽然有些专利发明很好,但缺少能够直接将其投入生产的技术或设备,即使能转化也增加了转化成本。比如伊川的一企业花了100多万元购买了一个专利项目,但买回去后发现,该专利项目不能够大批量生产。最后企业老板不得不又耗资200多万元进行改进,三年后才真正开始批量生产。

  建言|发明前后采取不同措施,全面提升专利价值

  面对专利转化率低的难题,发明者应如何降低风险?洛阳市发明协会会长沈恒涛表示,协会会员每准备一项发明,他们都会对发明是否靠谱、技术问题如何破解、成功后能否投入生产、转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进行讨论。

  对此,王新华也表示,现在企业面临的大型研究课题,一般都是优先寻找高等学府、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而一些小的技术、设备问题,较大的科研机构一般也都不会接。“我们协会多为个人发明者,喜欢琢磨钻研。”王新华说,他建议协会会员不要总是想一些不切实际的发明,多与企业、商家,尤其是小企业沟通联系,从他们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有了专利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专利出来后,对其企业也有针对性,这样专利转化率相对也会提高。

  “这个月19到22号,我们将再次组团去江苏昆山,参加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王新华说,这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国际发明展览会,而且之前他们还参加了洛阳市首届创意设计大赛、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参加展览会,是为了拓宽会员的视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展览会,将自己的专利作品展示给商家看,增加与商家的交流。”

  相关链接

  2014年10月26日,洛阳市发明协会在洛阳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成立。据了解,该协会由沈恒涛、曲长春、贾振雷等发明爱好者筹备成立,仅前期准备工作就耗时三年。目前,该协会已正式在洛阳市民政局注册登记。

  “截至上月,我们协会正式登记注册会员93人,拥有专利1500余项。”洛阳市发明协会会长沈恒涛说,他们协会主要由洛阳地区的个人发明爱好者、从事发明创造和热心支持发明活动的单位等自愿组成,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非营利性地方社会团体组织,而且所吸纳的会员,不用缴纳会费。

(责编:马丽、赵竹青)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