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伊朗德黑兰的家庭朋友聚会,讨论的都是同一部电影:《逃离德黑兰》。这部美国电影几乎席卷了德黑兰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年轻潮人,还是卖水果的小摊贩甚至郊区的教师,几乎都知道这部好莱坞电影。所有人都很想知道:1979年那场长达44天的美国人质事件,影响究竟有多深远?
《逃离德黑兰》之前打败《林肯》摘下第70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并在第85届奥斯卡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提名。影片根据发生在伊朗的真实事件改编:1979年,“伊斯兰革命”席卷德黑兰,美国大使馆被一群学生包围,6名美国外交人员被困伊朗。为了救出他们,中情局专家们想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营救计划,用假拍电影的方式,成功营救了被困的人员。
尽管这部电影被伊朗方面批评为“歪曲历史”,伊朗文艺主管部门还准备资助拍摄一部反击《逃离德黑兰》的影片。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抵挡不住伊朗人对于影片的好奇心。打上波斯语字幕的盗版DVD刚刚面世,就在德黑兰卖得空前火爆。伊朗全国盗版DVD分销商表示,这部电影成为近年来他们见过最畅销的光碟,至今已经售出了几十万份。
伊朗人民对于这次事件的热衷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是许多人的集体记忆。有伊朗的老人经历过这件事,也有人从文献档案上读到过这件事。一直以来,伊朗都将这次事件看做是伊朗对抗美国的胜利。而《逃离德黑兰》,提供的则是另外一种价值观的说法。见习记者 董小易
(责任编辑:罗丹、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