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个人专利转化率不到5% 专家:注重发明实用性--知识产权--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重庆:个人专利转化率不到5% 专家:注重发明实用性

2012年12月04日13:50    来源:华龙网    手机看新闻

  2012第六届中国专利周重庆专利展示交易会自开幕后,已持续近一周,明日,专利周将落下帷幕。这期间,500多件专利发明让市民大饱眼福。不过,在盛况背后,个人发明的成果转化并不理想,业内人士透露,个人专利转化率不到5%。对此,重庆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副主任洪昶建议广大市民,在发明创造时尽量注重实用性。

  个人专利成果转化率低 不到5%

  “2011年我市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3万大关,达32039件,这其中,非职务发明人专利也就是个人专利占40%左右。而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这些个人专利能够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到5%。”

  洪昶告诉记者,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个人。事实上,企业的专利绝大部分成功实现成果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转化不是很理想,而最不理想的,就是个人专利转化。这不仅是重庆的现象,在全国也是如此。

  在洪昶看来,个人专利转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的个人发明来自于日常生活,多为手工制造,并且缺少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实验论证过程,相对于专业的科研机构,这些个人发明的技术含量较低。”


老师展示学生发明的书籍消毒器


市民观看小学生发明的“灯用缓冲开关”

  专利交易市场不够成熟

  除了技术含量问题外,洪昶分析,个人专利转化的大环境也还不够成熟。

  首先是个人与企业的对接问题。“一般而言,由于企业和个人专利权人对专利的定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但现在重庆还没有比较成熟和权威的评估机构。”洪昶称。

  其次是融资的问题。洪昶称,专利权人拿着专利去融资,目前并不顺利,这也是重庆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其他一些相关单位目前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就我了解,目前只有三峡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少量金融机构,推出了知识产权融资的产品。”

  另外,在洪昶看来,重庆专利交易中介机构的空白,也让个人专利转化比较困难。“虽然现在有每年一度的专利周展示会,我们也搭建了西部知识产权信息网作为展示交易平台,但要推动整个专利交易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中介机构介入,而目前为止,重庆还没有一家真正专业的专利交易中介机构。”

  建议个人发明突出实用性

  每项发明,都汇聚着发明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个发明人,也希望把自己的专利转化为实际的成果。如何才能够更成功地转化呢?对此洪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洪昶建议称,个人发明想要成功转化,首先就是要注重实用性。他以这次专利周上展示的专利为例,保鲜膜切割器、防踢被报警儿童服、可拆卸挂绳的足球、可撑开的晾衣架等很具实用性的专利,都已经成功转化成产品,有些还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而有些个人发明虽然也很有想法,但实用性不强,转化起来就比较困难。洪昶透露,有一个为防止误踩油门而把摩托车油门由踩踏式改为托升式的发明,虽然创意很新,但由于不符合很多人开车的习惯,实用性没得到认可,结果没能实现转化。”

  此外洪昶还建议,已获得专利的产品创意要尽量实体化,可以先做少量的样品,那样才更有说服力,如果只停留在创意阶段,关注度和说服力就小得多。

  洪昶提醒称,个人发明很容易被模仿,只有申请了专利之后,个人劳动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得到有效市场回报。“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专利周活动,让更多的发明人认识到专利申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洪昶强调。

(责任编辑:罗丹、赵竹青)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