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守護非遺“活化石” 繪就發展“同心圓”

2021年01月14日08:48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守護非遺“活化石” 繪就發展“同心圓”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保護日益成為世界的共識。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線上舉辦。此次會議審議通過了3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和29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並將3個項目列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如何保護與傳承這一歷史“活化石”,成為時代發展的一道“必答題”。作為聯合國系統內唯一具有文化職能的專門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了哪些舉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於引導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發揮了何種作用?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以此來一探究竟。

  循序漸進 密織“保護網”

  2003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法國巴黎,一項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文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下稱《公約》)順利通過。隨著《公約》的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制度化和規范化。

  根據《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團體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團體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各成員國和各地區需對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清點,列出急需搶救的重點和有重要代表意義的遺產項目,並要求建立一個由專家和各會員代表組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協調有關工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勢在必行。20世紀50年代,由於意識到在武裝沖突中文化財產會遭受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關於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來保護包括具有重大意義的動產或不動產、可移動的文化財產的建筑物以及用來存放文化財產的中心站。對於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制定遺產保護計劃中,提出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1972年,其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各締約國可自行確定本國領土內的文化遺產,並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遺產清單,由世界遺產大會審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地點,都由其所在國家依法嚴格予以保護。一道較為嚴密的保護文化遺產的“防火牆”由此構筑。

  20世紀80年代,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現代化的浪潮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生態產生了較大沖擊,凝結了人類智慧結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陷入消亡的危機。為了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982年組織成立了保護民俗專家委員會,並在委員會中建立了“非物質遺產處”﹔1989年提出《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建議各國把民族傳統和民俗文化納入保護范圍。

  然而,上述措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仍較為有限。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挑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任務隨之開始。每個成員國每兩年可提交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相關評審將對其進行評估,並決定它是否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這一項目便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正是這種持續上漲的關注度,對《公約》的生成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2003年《公約》的通過,在此基礎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繼出台了《實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業務指南》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倫理原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總體成果框架》等,為未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因勢利導 共筑發展路

  作為《公約》的執行機構之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落實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委員會主要提名、編輯、更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優秀實踐名錄)。

  隨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對納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項目進行公布,截至2020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計584個,涉及131個國家。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92項,涉及128個國家﹔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7項,涉及34個國家﹔優秀實踐名錄25項,涉及18個國家。

  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薩餅是該國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同於普通的披薩餅做法,依照流傳400多年的傳統烹調方式,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薩餅在制作過程中,面餅在空中飛旋的技藝是當地世代相傳的“絕技”。這一被稱作“空中飛餅”的技巧,除了具有娛樂觀賞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讓面團更好地發酵,使烤出的披薩餅更為鬆脆。此外,那不勒斯披薩餅文化還包括與之有關的歌曲和故事。

  不過,由於披薩日益國際化,那不勒斯披薩餅所代表的傳統文化正面臨消失的危機。2017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2屆常會宣布,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薩餅被宣布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該傳統文化的成功申遺,在近幾年的時間內,其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以迅速提升,其所代表的技藝正在全球推廣。

  唱春項目與越南古老的“雄王崇拜”密切相關,其所包含的歌詞、舞蹈、動作等文化內容表達了人類向往愛情、追求美好生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價值觀念。然而,由於傳承方式的局限以及受現代文化、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這一“活態文化”陷入了發展危機。

  為了保護這一“活態文化”,越南積極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將該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申請。從2011年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到2017年成功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富壽省唱春”項目的保護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其中,該項目的年輕實踐者人數、活動頻率、保護措施的有效性等可量化指標實現顯著提升。

  世界的遺產,人類的財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積極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隊伍之中,一幅非遺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本報實習記者 熊花平)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