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經費使用靈活,可自主選擇課題,極大激發創新活力

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實施10年成效顯著(創新故事)

本報記者  馮  華
2021年01月11日08: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農業育種,20萬元的經費支持能發揮什麼作用?

  “用處可大了!”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告訴記者,“20萬元的項目經費雖然不算多,但是使用靈活,經費使用實行‘包干制’,不規定具體使用明細與比例限制,充分激發了我們的創新創造活力。”

  2015年,董合忠入選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連續5年、每年獲得中央財政給予的20萬元經費支持。“這筆經費主要用於對科研人員的創新支持,可用於自主選題、學術交流、學習培訓等支出。”

  在這一項目的支持下,董合忠找准了棉花集中成熟難這一“卡脖子”問題,潛心鑽研,從“種”開始到“管、收”全程,形成了一套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原來種棉花用工多、投入大,農業機械化程度低。現在用了這套技術,一畝地的用工量減少了一大半,省工省時、節本增效。”

  輕簡化栽培技術是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的成果之一。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啟動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作為子計劃,由原農業部組織實施,於2011年、2012年、2015年評選產生了300名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和300個創新團隊。目前,已經建立起一支6000多人的學科專業布局合理、整體素質能力較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隊伍。

  “杰出人才培養計劃推動了團隊科研,有助於解決產業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促進了國際交流。”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易干軍說。

  2012年,易干軍入選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榮譽,更是對自己的鞭策。當時,香蕉產業飽受香蕉枯萎病危害的影響,蕉農收益不穩定,種植積極性不高。易干軍帶領香蕉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針對抗枯萎病、高產、優質、加工特色等性狀,培育了“中蕉”系列及“粵蕉”“美食蕉”系列等優良新品系10余個。其中“中蕉9號”是國際香蕉抗病育種的重大突破,階段性解決了香蕉枯萎病危害這一世界性難題。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張文表示,實踐表明,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創新團隊在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保障了項目順利實施完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培養計劃雖然資金量不大,但充分發揮了人才‘孵化器’的功能,也帶動了各單位對於杰出人才的政策、經費支持,匯聚科技資源效果顯著。”張文舉例說,中國農業科學院對於本院入選的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直接評為科技創新工程項目主持人,每年給予20萬元績效獎勵﹔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將入選的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直接納入攀峰團隊培養計劃,每年給予60萬團隊建設經費。

  在第一批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的帶動下,許多青年人才成長為第二批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實現了人才接力。特種油料作物品質改良創新團隊帶頭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員梁慧珍說,項目經費穩定支持、靈活使用,極大地釋放了科研生產力。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300名農業科研杰出人才主持國家級重點項目50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00多項,農業戰略科研力量不斷增強。張文說,創新團隊建設日益完善,推動了科技經濟的深入融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1日 19 版)
(責編:林露、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