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以知識產權運營打造區域創新發展增長極

2021年01月07日08:45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知識產權運營打造區域創新發展增長極——第二批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工作經驗擷英

  編者按: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知識產權對於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和創新力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以重點城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促進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編牢知識產權運用網。2020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財政部開展了對第二批重點城市的中期績效評價,結果顯示,第二批重點城市有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經過一年多來的建設,已成為全國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本報特此選取相關城市工作經驗進行報道,以供更多地方借鑒參考。

  南京

  構建“一核兩翼多平台”運營服務體系

  按照“產業導向+需求牽引”的建設原則,南京市知識產權局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相結合的工作路徑,以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作為源頭,公共服務載體作為運營支撐,保護體系作為保障,構建了“一核兩翼多平台”運營服務體系,充分挖掘知識產權價值。

  建設“一核”,發揮大數據對知識產權管理的支撐作用。南京市知識產權局著力推動建設南京知識產權數據支持中心,實現了知識產權數據與產業、企業、人才、投資、金融等數據的關聯,形成可供分析決策的數據類型,建成集數據支持、情報研究和運營展示為一體的核心平台。

  加強“兩翼”,發揮功能區對知識產權服務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兩翼”包括江寧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和江北新區國際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中心。當前,江寧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擁有各類知識產權服務人才2400余人,形成全鏈條服務產業。江北新區國際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中心於2019年被列為江蘇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該集聚區聚焦知識產權金融,探索質押融資、交易轉讓、融資租賃、保險、信托及証券化知識產權金融新業態,知識產權流動性得到提高,促進了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體系的構建。

  布局“多平台”,發揮服務載體在知識產權運營中的主體作用。南京市知識產權局按照全市八大產業鏈體系,建設知識產權特色公共服務平台和知識產權產業運營中心兩個層次的服務載體體系。公共服務平台主要提供基礎性公共服務。知識產權產業運營中心按照產業分類,布局了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11家產業運營中心,推進知識產權運營工作,目前擁有3.5萬件可運營專利,收入達到19.75億元,多層次、特色化、專業化的服務載體已經形成。

  在“一核兩翼多平台”的構架下,南京將知識產權工作與產業發展工作深度融合,以點帶面助力創新名城建設。

  浦東

  構建知識產權五大功能性平台

  2018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國際運營(上海)試點平台成立﹔2020年10月,在第十七屆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上,上海國際知識產權樞紐港成立……一個個重大項目的建成運行,成為上海浦東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的標志性成果。

  近年來,上海市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緊緊圍繞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國家戰略,積極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著力構建知識產權五大功能性平台。

  一是持續推進國際運營(上海)試點平台建設,目前,該平台吸引了60多家機構共同參與,依托交易機構達成了約5億元的知識產權交易及服務額,積極推進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二是深化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功能建設,配合開展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行政執法等工作,與法院完善訴調對接機制,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探索以“版權行為發生地”為依據開展版權初始登記,實現了一般作品版權登記周期由30天縮短到10天﹔配合推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分支機構建設,著力構建接軌國際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推進和服務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

  2020年,浦東依托上海國際知識產權運營聯盟,協同知識產權交易機構,集聚各類創新和人才資源,構建樞紐港知識產權運營生態圈,通過加大“雲、大、智、移”新基建的投入和平台模式的機制創新,合作共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運營中心,加快知識產權轉移轉化。

  目前,浦東新區知識產權五大功能性平台已經建成,有效發揮了知識產權對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廣州

  知識產權運營引來金融“活水”

  知識產權金融近年來成為熱詞。廣州市知識產權局在推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不斷強化知識產權與資本的深度融合,聚焦知識產權金融,幫助企業憑借知識產權獲得融資,為創新發展引來了源頭“活水”。

  為推動知識產權助力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廣州市知識產權局推動形成“政銀企”合作、“政銀企服”合作、風險補償基金合作三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指導廣州開發區成功發行全國首支純專利資產証券化產品,實現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落地。深入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在廣州開發區率先開展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先行先試,推動知識產權融資租賃業務發展,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模式。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廣州市知識產權局推出知識產權“暖企”八大舉措,印發《廣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服務企業應對疫情困難線上辦理工作指引》等,從提高質押融資補貼、加快業務辦理等方面支持企業抗疫,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達到56.7億元。

  2019年,廣州市專利權質押融資額達54.14億元,約為2017年的6倍﹔骨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的知識產權交易額達到77.6億元,2017年以來年均增長98%。全市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1273.36億元,同比增長77.01%。全市高校向企業轉移技術成果3231項,同比增長22.02%,轉移技術成果服務收入8.94億元,同比增長11.02%﹔發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知識產權証券化產品,累計為企業融資7.35億元。廣州市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累計投資項目9個,投資金額2.73億元。

  上述知識產權金融工作與廣州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老城市新活力 四個出新出彩”等任務相結合,讓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服務當地經濟,讓更多企業從中獲得發展新機遇。

  海澱

  打造知識產權產業生態港

  讓知識產權到產業中去,使創新成果實現市場價值。過去一年多以來,北京市海澱區以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讓知識產權在市場中煥發活力。

  海澱區科教資源豐富,在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海澱區知識產權局實施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活化工程,積極推動高校院所知識產權運營辦公室建設,2019年支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16家高校院所搭建知識產權運營平台、培養知識產權運營人才、探索有效運營模式,引導促進高校院所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同時,海澱區推動建設央地合作知識產權轉化平台,聯合中國科學院建設中科海澱智匯工場等。

  此外,海澱區知識產權局著力推動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知識產權投資運營中心正式落戶海澱,經過兩年的發展,該中心研發了“知識產權+產業+資本”大數據產品--六棱鏡,為技術投資、精准並購、科技招商、人才引進等提供大數據情報服務。

  同時,海澱區積極配合市級部門推進北京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2020年9月,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其將立足北京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整合優化中國技術交易所現有技術交易定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兩年來,海澱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各項工作正有序推動,區域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正邁出堅實步伐。

  杭州

  知識產權運營助力產業升級

  近年來,多種新業態、新模式在杭州匯聚,如何通過知識產權工作助力上述產業高質量發展?自成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以來,杭州市著力開展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相關工作,有效服務創新發展,助力經濟提質增效。

  杭州市知識產權局在健全專利導航機制方面,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發布全市專利導航工作指南,累計開展了5個產業專利導航和15個企業專利導航﹔完成第三代半導體等6個產業專利預警數據庫建設並予以發布,有效幫助企業規避專利侵權風險。同時,杭州市知識產權局開展了專利密集型產業研究,成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引導基金,培育高價值專利。目前,杭州已在人工智能、5G技術、物聯網等重點產業培育了20個高價值專利組合。其中,海康、大華、宇視等3家安防龍頭企業聯合建立了視頻編解碼標准必要專利組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芯片等專利密集型產業開展相關研究,以促進專利專利密集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此外,杭州還成立了濱江物聯網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錢塘新區生物醫藥知識產權產業聯盟等產業聯盟,並逐步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協作保護機制。同時,杭州依托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省知交中心杭州分中心”交易平台,推動知識產權交易,積極引導企業採取轉讓、拍賣、交叉許可、質押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價值。2019年至今,杭州共成交1799項科技成果,累計成交額達3.4億元。

  武漢

  高價值專利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專利價值直接關系著企業與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中,武漢市知識產權局在培育高價值專利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上下功夫,為當地企業創新發展注入知識產權力量。

  在培育高價值專利方面,武漢市知識產權局注重加強知識產權激勵政策供給。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武漢市圍繞全市優勢、特色產業,激發創新主體的創造、運用活力,重點支持武漢企業加強技術源頭創新,著眼解決行業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開展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的前瞻性布局,形成結構優良、布局合理、對促進產業發展和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支撐保障作用的高價值專利組合。同時,武漢大力推進專利導航工程,繼信息產業、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功開展規劃類導航后,規劃類人工智能產業專利導航研究也通過驗收,其將為相關產業知識產權布局提供有力支撐。

  在推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方面,武漢市知識產權局探索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以岱家山知識產權特色小鎮為代表,通過安排知識產權服務專員、定期邀請專家講授知識產權公開課等多種方式,為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服務。目前已有200多家中小微企業入駐該鎮,80%以上的企業擁有知識產權。此外,武漢還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2019年3月,武漢東湖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東湖高新區推動知識產權服務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撐光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創新發展。目前全區已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240余家,從業人員近5000人。

  未來,武漢市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為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本版文字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提供 本報記者吳珂整理)

(責編:林露、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