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文院士:為建設數字中國探明新方向開辟新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林露)“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應用場景拓展到了社會各個領域,GDP單一指標已經難以衡量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政府、企業和個人等社會經濟主體通過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進行連接、溝通、互動與交易,形成了圍繞數據的流動循環、相互作用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需要從數字生態的視角對此加以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張平文帶領研究團隊應用大數據的思維和方法,從多源、多方、多維、多角度對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進行整體性評估,並將數字時代的社會經濟系統命名為“數字生態”。
多方合力監測評估各地數字生態
“對數字生態進行科學評估,是打造理想數字生態的先決條件。要全面、充分和精准地刻畫數字生態,基於大數據平台的數據來源最為關鍵。”張平文介紹說,該研究團隊依托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具有全國代表性的互聯網平台企業和高等院校等14家機構,共同成立“數字生態協同創新平台”,通過匯聚數據、整合資源、合作共享、互惠共贏機制,持續對全國各地的數字生態進行監測評估,定期向社會公布數字生態指數。
據了解,數字生態指數2020提出了由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構成的數字生態理論框架,由總指數和15項分指數構成,涉及2019年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不包含港、澳、台地區)以及部分重點城市,能夠監測國家、地方、產業等數字化發展與轉型進展,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助力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新型科技智庫與社會服務平台。
作為一項實際問題導向的重大交叉科學問題,數字生態指數研究是一項需長期迭代的復雜性創新工程。為此,研究團隊建立了交叉科學性質的數字生態研究專家和團隊,探索充分發揮應用數學、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交叉學科的優勢進行相關研究。“未來,研究團隊將繼續完善數字生態理論體系構建、擴充數據來源、改進模型算法、增加實踐案例總結等,為地方開展數字生態評估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提供重要參考,為建設數字中國探明新方向、開辟新路徑。”張平文表示。
“數字生態不應唯GDP論”
在張平文看來,數字生態不應該唯GDP論,而是應該探索多種發展模式。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理想的數字生態是優質省級小循環,完善跨省中循環,健康國內大循環,以及共贏國際外循環。
“各地需要在現況稟賦和結構基礎之上,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地遵循生態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准確定位需要融入的數字生態圈,並通過做大做強生態圈來發展自己。”張平文相信,要打造理想的數字生態,路徑並不是唯一的。
在監測產業數字化發展時,該研究團隊發現數字能力是最關鍵的結構要素,凸顯出數字人才和數字創新的重要性。張平文表示,數字經濟不僅是技術密集型的,而且是智力密集型的。同時,以“新基建”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對發展數字經濟也非常重要。那些數字基礎設施薄弱的省份,不僅數字經濟發展受限,其數字政府建設(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以及數字社會發展(如線上醫療、智慧交通和智慧環保等),也很難呈現出亮點。
數字強省強市建設需要邁過幾道“坎”
張平文介紹說,目前各省數字生態四型聯動,即全面領先型、趕超壯大型、發展成長型和蓄勢突破型,他們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顯著相關。目前,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屬於全面領先型,不僅數字生態總指數遙遙領先,而且在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的每個方面都可圈可點,基本實現省內小循環的理想數字生態。山東、福建、江蘇、湖北、四川、河南、安徽和天津屬於趕超壯大型,在數字基礎和數字應用維度的很多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貴州、陝西、湖南、江西、黑龍江、內蒙古、重慶、寧夏和河北屬於發展成長型,受助於數字基礎和數字應用成績拉動,這些地方普遍進入數字生態發展成長期。海南、山西和遼寧等地區屬於蓄勢待發型,這些地區在數字應用領域表現都有亮點,未來幾年在數字基礎和數字能力方面補齊短板后將會進入發展新階段。
今年10月10日,第一期數字生態指數對外發布,從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三個維度,對2019年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以及部分重點城市的數字生態發展水平進行了科學評估。在張平文看來,在數字強省強市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邁過的是數字能力這道“坎”。尤其是在數字人才和數字創新領域需要各地有所突破,這正是第二梯隊省份進一步發展成為全面領先型的難點所在。其次,要邁過數字基礎設施這道“坎”。他說,以“新基建”為代表,各地仍需加大對於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基礎設施,以及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
張平文表示,數字生態的龍頭還是數字經濟,即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經濟的融合。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還處於初期階段,仍有不少問題需要加以重視。從宏觀層面來看,各地區最好能開展差異化的數字生態模式,這樣將有助於形成區域內循環。從微觀層面來看,每個社會經濟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等,需要考慮重點在哪個層級的數字生態循環體系下發展,扮演什麼樣的數字生態角色,如何與其他主體互動並創造最大價值,以及怎樣平衡合作與競爭、共生與脫鉤、開放與閉環等深層次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