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聚焦知識產權精准扶貧:桑植靠什麼打造“世界樣本”?

2020年12月24日08:37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知識產權精准扶貧:桑植靠什麼打造“世界樣本”?

  桑植,曾是湖南省西北邊陲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今,正以地理標志產品培育為主要著力點,打造“知識產權精准扶貧的世界樣本”,受到境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桑植模式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桑植縣共同探索的產業扶貧新路,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獨特優勢,開啟‘造血式’扶貧新模式,具有長效性和可持續性。”專程來桑植考察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對這一樣本作出高度評價。

  桑植何以打造“知識產權精准扶貧的世界樣本”?12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日報、環球時報、中國知識產權報,以及香港經濟導報、文匯報、大公報等10家境內外媒體記者,走進桑植,聆聽大山深處的知識產權聲音。

  “兩片葉子,致富一個縣。”到達桑植的當晚,記者們就與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進行了面對面交流。趙雲海所說的“兩片葉子”,就是桑植盛產的白茶和粽葉。

  在採訪中,趙雲海詳細介紹了“知識產權精准扶貧的世界樣本”的內涵。他告訴記者,從1994年入駐桑植,國家知識產權局已連續幫扶桑植縣26年。在堅持高質量整村推進的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桑植縣充分利用知識產權行業優勢,逐步形成了以產業扶貧為核心,以地理標志產品培育為主要著力點,以“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為目標,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促進地方扶貧產業提質增效的可復制可推廣工作經驗。

  一路行進,媒體記者走進大山深處,實地採訪了位於桑植縣利福塔鎮赤溪村的湘豐白茶公司和位於縣城工業園區的康華粽葉有限公司,以及洪家關鄉銀杏塔村茶葉基地。

  在湘豐白茶公司車間,選葉女工李艷萍告訴記者,十年前的一場車禍讓她的丈夫失去勞動能力,家庭陷入窘境。如今,她在這裡上班,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已實現脫貧,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

  與李艷萍情況相似的貧困戶,在湘豐白茶公司與康華粽葉有限公司還有很多。知識產權,在這裡變成實實在在的脫貧故事。本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幫扶下,湘豐白茶公司發展桑植白茶基地,保障產品質量,不僅帶動當地1.2萬戶、3.5萬人就業,還通過申請注冊“桑植白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帶動產品銷售。康華粽葉有限公司則安排534名員工就業,其中殘疾員工68名,帶動湘鄂兩省6萬農民脫貧。2019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171億元,實現利稅1462萬元。

  “社會上有不少人認為,知識產權就是‘陽春白雪’,隻有在經濟發達地區才有用武之地。其實,知識產權的源頭和著力點不僅僅在工業城市,同樣也在田間地頭。”在桑植縣陳家河鎮倉關峪村村委會,國家知識產權局扶貧辦主任朱興國向記者表示,桑植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但特色農產品較多,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蹚出了一條新路,桑植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桑植之行,給媒體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車間工廠、田間地頭,工作中的人們面對鏡頭,很多人並不能確切表達“知識產權”的含義,但能深切感受到知識產權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人們說:“我們的日子好起來了。”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這就是知識產權精准扶貧最大的收獲。(本報記者 竇新穎)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