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區構建“111”法治服務體系
優化法治服務 賦能營商環境
“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保駕護航。”前不久,南京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某冒雨來到江蘇南京市六合區法院,給執行法官許亮亮送上一面錦旗。
一般情況下,案件的申請執行人給法院送錦旗的情況常常見到。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孫某明明是被執行人,為何也給法院送錦旗表示感謝呢?原來,為周轉企業資金,孫某曾陸續向趙某借款1450萬元。由於沒能按期支付利息,趙某將他告上法庭,要求他歸還本金及利息,同時要求3名擔保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當時,孫某的企業處於發展瓶頸,正是最困難的時候,他無力償還,趙某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既要平衡和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又要盡可能避免企業破產,怎麼辦?為此,執行法官許亮亮費了不少苦心。最終,許亮亮從借款合同上的3名擔保人入手,不厭其煩地與各方協調、溝通,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在給予擔保人利益保障的同時,不僅讓企業最終免於破產,還重新“活”了起來。“法院引導我們轉危為安,一定要為法治營商環境點贊。”孫某激動地說。
孫某的經歷,是六合區優化法治服務、賦能營商環境,為企業保駕護航、排憂解難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六合區成立1個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服務中心,並推出妥善處理涉企案件、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增加法律服務供給、政法干警“進網格走企業”等11項法治服務舉措,構建起“111”法治服務體系。其中,11項舉措又細化為42條任務清單,由政法機關各部門分別牽頭落實。
如何吸引企業,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安下心?六合區在南京市首創市民中心法治服務窗口,由政法委、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5家單位派出業務骨干輪流值班,搭起法治資源“聚合器”。窗口採取“前台受理、后台交辦、統一回復”方式,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投訴處理、產權保護、公章刻制等一站式服務,讓企業“隻進一扇門”,就能“辦完各種事”。今年年初,江蘇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落戶六合區程橋街道服裝工業園,從公司注冊到試生產運行,僅用了1個月時間,較過往周期大大縮短。
六合區還成立了由775名“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和律師)和110名法學會會員組成的政法網格員隊伍,通過開展“法企同行”“行走的天平”“檢察護航民企發展”等系列活動,不斷豐富法治服務的形式和載體,給企業提供“私人訂制”法律服務,為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提供法律支撐。截至目前,政法網格員已累計走訪企業420余家,收集企業法律服務需求260余項,為企業提供防控舉措和法律建議460余條。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0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