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有活力 提質增效有亮點(“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涌而出,一批規模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迎來一個個新增長點。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優秀作品不斷涌現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戰狼Ⅱ》《流浪地球》等電影陸續上映,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新紀錄,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全國電影票房前三名被國產影片包攬,這意味著國產影片創造了越來越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十三五”期間,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涌而出,不僅有一系列優秀的電影與觀眾見面,同時還有《外交風雲》《海棠依舊》《雞毛飛上天》等電視劇、《彩色新中國》《綠水青山》《長江之戀》等紀錄片、《故事裡的中國》《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廣播電視節目、《可愛的中國》《在那遙遠的地方》《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動畫片、《了不起的匠人2019》《那年1987》《扶貧1+1》等網絡視聽作品共同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來看一組亮麗的數字——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642.66億元,銀幕總數69787塊,分別較2015年增長45.8%和122%。
2019年,全國圖書出版量102億冊(張),人均圖書擁有量7.29冊(張),較2015年分別增長25.9%和23.4%。
2019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538億元,較2016年增長14.7%,演藝行業形式多樣,規模穩步擴張。
…………
“十三五”期間,文化及相關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頂層設計全面引領
市場主體做大做強
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質量,是“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主線。在圖書出版總量保持世界第一的前提下,新書總量有所下降,而再版率有所上升﹔電視劇產量在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時,產量有所下降,而優秀的電視劇作品較以往有所增加﹔電影產量在保持世界前列的同時,觀眾的口碑效應日益增強﹔重點網絡影視劇立項備案數量下降,內容生產更加理性,制作拍攝精益求精……這一系列變化,都彰顯了中國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取得的顯著成果,群眾看到、接觸到的文化產品更加優質了,文化生活的品質躍上了新台階。
產業結構的優化,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政策法規支撐。《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關於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促進我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關於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台和實施,極大推動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依托文化企業,必須做大做強優秀的市場主體,推動文化資源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鼓勵有條件的國有文化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推動資產証券化。
2016年8月,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証券交易所敲鑼上市,登陸A股市場,成為國有文化企業改制的裡程碑。
發展文化產業,也需要更加靈活的產業格局。“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企業快速發展,降低行業准入門檻,形成了以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為主體的文化產業企業群。這些文化企業通過上市和並購實現規模迅速擴張,形成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路徑,加快了跨界融合的速度和規模,大大提高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總量和質量。
評價體系日臻完善
市場環境公平公正
2018年底,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正式開通試運行。不同於傳統的在樣本戶基礎上的收視率統計方式,這個“全網絡、全樣本、大數據、雲計算”的節目收視綜合評價系統,有望從根本上治理收視率造假問題,為收視數據的統計和應用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性。
完善文化產業的評價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把價值取向、藝術水准、受眾反應、社會影響等作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標,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與此同時,對文化市場的規范化管理也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必要手段。隻有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才能排除產業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為文化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為此,“十三五”以來,文化產業各行業開展了一系列規范整頓工作,清理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2018年6月,為加強營業性演出市場監管,文化和旅游部以社會關注度高、觀眾數量多的營業性演出為重點,嚴查嚴管演出內容和演出票務經營行為,查處了一批營業性演出市場重大案件,規范營業性演出市場經營秩序。
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部署開展網絡治理工作,結合《電子商務法》頒布實施,進一步加強網上書店監督管理。對網上書店、出版物網絡交易平台的審批、備案情況進行核查,落實網上書店實名制,嚴肅查處無証經營行為,嚴格規范網絡經營活動。
…………
一系列行動更好地提高了文化產業發展給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安定公平的市場環境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產業轉型亮點頻出
融合發展迅猛提速
“十三五”以來,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表現突出。比如,隨著移動支付普及,線上成為電影主要購票渠道,隻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就可以提前選定場次和座位。購書方式也逐漸變化,圖書零售額線上佔比逐年提升。網絡文學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用戶數量逐年擴大。
今年以來,“雲”文化項目成為亮點。“雲演出”“雲博物館”“雲錄制”“雲旅游”“雲音樂會”“雲端論壇”等,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VR故宮”“全景故宮”“雲”游故宮觀展,敦煌研究院利用數字資源推出了“數字敦煌”“雲游敦煌”等線上產品。“互聯網+文化”,讓傳統文化產業煥發生機。
近年來,視聽新媒體已成為最具活力的消費領域之一,用戶覆蓋率逐年提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人,佔網民整體的94.5%。一系列優秀的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等網絡文化產品層出不窮,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空間。
隨著網絡視聽行業內容品質的提升,版權經濟也迎來新的發展局面,這突出表現在各大網絡視聽平台付費用戶數快速增長。付費會員模式已成為視頻網站主要營收方式,人們對版權的保護意識與日俱增。
網絡直播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2億人,佔網民整體的59.8%,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09億人,佔網民整體的32.9%。電商直播的蓬勃發展,不僅進一步激發了用戶的線上購物需求,創造了新的消費模式,而且能與助農脫貧等目標相結合,在銷售農副產品方面大有可為。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在此基礎上,“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3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