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高校“雙一流”建設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

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在創新高地上建一流平台聚一流人才

2020年11月30日13:51 | 來源:人民網-知識產權頻道
小字號

蔡敬民

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林露)“安徽大學應加強基礎研究平台建設,以一流平台匯聚一流人才,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和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領域深入研究,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近日,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服務國家安全、經濟發展重大需求

2017年,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目前,學校聚焦先進功能材料方向,瞄准其在清潔可持續新能源、低能耗高密度信息、生物檢測與成像、環境探測等方面的重大科學前沿問題開展研究,並獲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材料的設計、制備的新理論、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

據蔡敬民介紹,通過與企業合作,安徽大學協力攻克毫米波芯片核心技術,解決國防重大裝備的一個關鍵問題﹔與長鑫存儲等企業共建“國家存儲器工程研究中心”,攻關“動態存儲芯片”關鍵技術問題,推動區域集成電路存儲器上下游配套國產化﹔利用建成的一流科研設施,測量、分析企業產品的材料性能問題,幫助提升產品性能和成品率,有力支持了重大產業發展﹔發明綠色化工材料新技術,改造千億級合成革產業,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發明特殊光電材料和檢測技術,研制的安保監測系統獲得大規模使用,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蔡敬民告訴記者,作為學校“雙一流”優先建設的“材料科學與信息技術學科群”的重要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是學校建立較早並卓有成效的學科之一。學校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國家級重點學科,建有“計算智能與信號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多模態認知計算”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平台,設有“人工智能研究所”,擁有齊全的本-碩-博培養體系,為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

聚焦原始創新 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項目

長三角區域是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擁有上海張江和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多個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匯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科學家。安徽大學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教育科研區核心成員單位,近年來先后參與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牽頭承擔的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等。“大科學裝置能夠推動基礎研究,引領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蔡敬民說。

談及學校原始創新工作的最新進展,蔡敬民說,今年安徽大學牽頭申報“強光磁集成實驗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項目,以期在發展更為先進的表征技術、推動我國領跑極端條件下的多學科研究做出積極貢獻。“這將為我國科學家解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前沿科學問題提供國際領先的科研條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得先機,率先解決一批從‘0’到‘1’的關鍵科學問題,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能源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新技術的產生,帶動我國超導材料、高磁場超導設備、高場核磁共振譜/核磁成像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為此,學校從三個方面發力,積極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蔡敬民介紹說,在推進重點科研平台建設方面,學校建成“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等高水平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平台,服務新興高端產業發展。在完善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方面,學校出台多項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並擴大他們科技開發的經費使用自主權。與此同時,學校還不斷深化“政產學研資介”交流與合作,拓寬成果轉移轉化渠道,服務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打造服務安徽發展“人才庫”

與長豐縣共建鄉村振興研究院培養一批鄉村建設人才,與阜南縣共建“阜南E立方國家級眾創空間”並招駐企業60余家,與青陽縣在特色小鎮建設與提升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安徽大學抓牢“雙一流”建設發展契機,加強校地多層次合作,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以與長豐縣共建鄉村振興研究院為例,安徽大學正致力於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等院校‘思想庫’‘信息庫’‘人才庫’平台作用,培養一批鄉村人才,為地方發展貢獻力量。”蔡敬民向記者介紹說,近年來安徽大學與阜南縣、長豐縣、肥東縣、南陵縣、旌德縣等地方政府強化戰略合作,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服務安徽發展的“人才庫”“動力源”“智囊團”。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