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廣州市南沙區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2020年11月16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期,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的廣州南沙科學城科創交流中心已完成土建工程和首層布展,成為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內落成的首座公共建筑。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動態寬域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三個大科學裝置落地南沙區,已啟動場地平整和圍蔽施工等前期作業。規劃總面積達99平方公裡的廣州南沙科學城(以下簡稱“南沙科學城”),正從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科技創新是南沙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依托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領先科研力量,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區域的南沙區正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載體,推動高端優質資源落地,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站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創新發展、廣深加速推進雙城聯動的“風口”上,南沙區正著力積蓄創新驅動能量,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

南沙科學城:規劃面積達99平方公裡

2019年9月,面積達99平方公裡的南沙科學城規劃“橫空出世”,將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環境、信息等科學領域,打造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全球開放合作樞紐、戰略產業策源地和經濟社會數字轉型示范區,推動中科院研究機構和創新資源在南沙區集聚發展。

中心區明珠科學園在2019年9月底破土動工,中科院力學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中科院廣州分院、國科大廣州學院等5個項目首批入駐。目前,明珠科學園基礎設施第一批項目已開工建設,正在推進基礎設施第二批項目的可研編制等前期工作,國科大廣州學院等一期項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及設計工作已經啟動。

南沙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區域,不僅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戰略疊加優勢,同時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科創氛圍也比較濃厚。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是中科院力學所的第一個分所,選擇落戶南沙區。

更早前揭牌成立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也成為南沙科學城建設規劃的一部分。該實驗室目前已匯聚16個科研團隊,將依托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開展海洋科學前沿基礎研究、海洋高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孵化探索。

南沙科學城,同時被納入廣州“三城一區十三節點”布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廣州正著力構建“1+4+4+N”高端戰略創新平台體系,其中“1”即以明珠科學園為主陣地,建成科教融合新區,打造“上天”(空間科技)、“入地”(地球科學)、“下海”(國際海洋科學)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支撐南沙科學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

在支撐前沿研究戰略的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裡,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動態寬域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就坐落在南沙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作為4個省實驗室之一,將成為原始創新主平台﹔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則被列入N個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序列,將建設成為技術供給主平台,共同推動廣州打造創新高地。

鏈接科創力量: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是大灣區發展規劃賦予南沙區的一個重要使命。隨著粵港深度合作園南沙樞紐片區(起步區)、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區塊的建設推進,來自粵港兩地的科創要素正在南沙區加速碰撞、流動聯通。

2016年,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啟動運營,依托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實現與香港科技大學專用光纖和跨境MSTP線路的互聯互通。過去幾年,100多個香港科研團隊由此用上了廣州的超算資源,使用總核時數超過1億核時。

於2019年9月底動工建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今年7月份已完成1700畝土地的平整作業。根據規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學科設置將與清水灣校區錯開,專注於數據科學、機器人與自動系統、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該項目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而南沙區將進一步打開粵港澳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等協同合作的廣闊空間。

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深度參與廣深雙城聯動

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南沙區在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地位日益突出。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挂牌5年多來,南沙區科創發展持續加速: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先后挂牌成立,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開通運行,華南國際IPv6根服務器在此建設,小馬智行、雲從科技等科技企業相繼落戶,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已吸引數百家科技服務機構進駐,成為本地科創新勢力。

從南沙資訊科技園到南沙科學城﹔從中科院“一院三所”、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幾家“老牌”科研院所,擴充到如今13家廣東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超過300個各類創新平台,南沙區的科技創新力量不斷集聚。

南沙區重大科創平台集群雛形已現,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等新興科創產業也在這裡加速成長。恆大新能源汽車、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精准醫學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中科空天科技產業基地等龍頭項目在南沙區落地。

科研院所相繼落戶、新興產業集群持續壯大,南沙區的科技創新驅動力大幅增強。在廣深推進雙城聯動的機遇下,南沙區也迎來新一輪科創合作發展機遇。

2020年10月22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簽署了推進廣深科技創新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共享科技創新資源要素、推動創新平台合作、共促科技成果轉化等合作事項。

南沙科學城正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將深度參與廣深雙城科創力量的聯動。隨著明珠科學園等重大科創平台及冷泉生態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的持續推進,南沙區蓄勢待發,將持續引入各類創新資源,強化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可燃冰等關鍵領域技術研發,創造更多原創成果,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主要承載區。

數據來源: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6日 08 版)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