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新論)

——矢志不渝推進科技創新②

陳  勁
2020年10月12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才是第一資源,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就要不斷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

  營造一種追求卓越、敢於超越的氛圍,提升科技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更多使命驅動的科研和更具超越性的創新

  

  今年夏天,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引發廣泛關注。北斗系統建設與發展的26年,也展示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方法論。參研參建的400多家單位、30余萬名科研人員的協同創新實踐說明,科技創新不能單打獨斗,而需要從系統思維的高度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當前,我國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同時,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台競技的條件,接下來需要營造更好的科技創新生態,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這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加快科技創新的超前謀劃和統籌。顯著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通過尋找具有轉型意義的基礎研究帶動基礎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快速上升﹔通過大力強化前沿科技研發,推動我國從工程和技術驅動的創新,過渡到科學、技術、工程共同驅動的創新發展新格局﹔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未來產業,著力壯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科技資源的統籌尤為關鍵,應加強各大科研項目的協同,提高宏觀科技資源配置的效率﹔通過打造世界級創新領軍企業,增強央企和重點民營企業對技術創新資源的高效運用。

  人才是第一資源,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就要不斷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善於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國家戰略目標與產業未來趨勢為引導,集中優勢資源、協調政策導向、協同各主體力量,培養一批具備為國家不同發展領域實施頂層設計能力的帥才型科學家﹔孕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優勢、擁有前沿性重大科技創新能力,能夠領銜攻關“卡脖子”技術等核心科技高地的領軍人才﹔造就一大批勇於奉獻、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才和一線創新實踐者乃至大國工匠,為我國實現科技人才梯隊建設構筑堅實基礎。

  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潛能有效釋放出來。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的環境和服務水平,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使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特別是要加快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為人才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善用“揭榜挂帥”的開放式創新機制,不斷鼓勵創新人才脫穎而出,有效集聚國內外創新人才,實現全球創新資源和人才的有效整合。同時,還要營造一種追求卓越、敢於超越的氛圍,提升科技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更多使命驅動的科研和更具超越性的創新。

  科技創新是向未知進軍,需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等特點。因此,看待科技創新,要像培育花草,不能按照事先規定好的圖紙來限定,而要像園丁那樣適時施肥、鬆土、澆水,為科技創新涵養良好生態,科技創新的園地必將綻放更多精彩。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2日 05 版)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