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高校“雙一流”建設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

張伯禮院士:學科建設和經濟建設應該無縫對接

2020年09月30日09: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張伯禮院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林露)“實際上,學科建設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應該是無縫對接的。在一個應用學科的發展中,如果不能解決企業中的問題,這個學科就發展不了。”近日,在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活動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學科在解決產業面臨的問題中發展

張伯禮說,應用學科建設的任務,應該服務於經濟建設,特別是現在的評估體系也在往這方面靠攏,無縫對接。把企業的問題轉化為科學問題進行研究,這正是學科發展的內涵動力。有些基礎學科的發展要抓前沿問題,而應用學科的發展則是要解決產業中存在的問題,中藥學正是這樣的一個學科,當然不排除也有基礎研究。

3年前,天津中醫藥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藥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張伯禮介紹說,產業對中藥有重大需求。目前,中醫藥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萬億,中藥直接產業規模為1萬億。在這麼大的市場規模下,我國的制藥水平雖然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的2.0版,而國際先進水平則已經達到4.0版的智慧制藥。“如何盡快進行中藥制造業的升級迭代,實現數字化制藥、智慧制藥,這是中藥學科發展的方向。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努力探索高校和企業如何實現無縫對接。”

作為高校,主要任務仍是教學,不能坐而論道,而是要在實踐中通過科研來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企業則能夠提供科研所需的項目和經費,目前,天津中醫藥大學幫助企業建立了十幾條數字化生產線,還幫助企業改造了很多大品種。在這個過程中,高校、企業加深了理解,雙方在相互支持、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中得到長足發展,實現多贏。展望未來,張伯禮認為,高校和企業要融合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前,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學校建設了4萬平米的產教融中心大樓,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在這裡,有一條智慧制藥的示范生產線,設置了若干模擬工廠車間。企業正在探索把研究中心建在學校裡,企業技術員和學校師生共同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問題解決后,再把模擬車間的生產線放大到企業生產車間去。

今年2月,我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天津中醫藥大學,這標志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中有了中醫藥一席之地,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有了國家級創新基地。張伯禮表示,未來,學校將努力把中藥學學科做到更好,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支撐作用,把古老的中藥做到現代技術水平,造福中國人民的健康。

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助力產業發展

一般,企業更多的是了解自己的品種,對於其他企業同類品種的技術情況並不清楚。而高校超脫於企業之外,掌握前沿和領域技術的進展以及相關信息,可以指導企業開發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品種,同時還可以助力高新技術在企業的轉化,突出品種的優勢和特點,將其做大做強。

每個品種有各自的特點,每個品種處方組成不一樣,工藝也不一樣,控制質量的點和方法也不一樣。張伯禮告訴記者,學校中藥工程學院搞了7個技術模塊,可以幫助企業去做轉化。這7個模塊企業可以選,可以要7個,可以要5個,也可以要2個,因品種因企業因條件可以自主選擇,也可分步實施。

學校如何幫助企業把技術嫁接過去?張伯禮舉例說,2014年該校主持完成的項目“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糸創研及其產業化”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張伯禮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本世紀初,全國熱衷於搞新藥,而自己的主張是:改造好大品種也是創新。企業有不少療效挺好的品種,但市場銷售額隻有一兩億元,最多的不過3至5億元。而在國際上,十億美金才是大品種。怎麼做大做強一個中藥的品種?企業提供需求,科研人員來解剖品種。為此,天津市科委給出了30個品種,每個品種政府給200萬元,企業配套200萬元,即一個品種投入400萬元。“我們分三批改造,經過8年,把這30個品種都改造完了。從改造前的銷售額12億元提高到了50億元﹔從兩個過億元品種變成13個過億元品種,在國內市場上的佔有率顯著提升。像這樣,產教融結合,學校和企業實現雙贏。企業得到好品種,銷售額大幅提升﹔學校開拓新研究方向,研制出一批先進技術,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同時,培養了一批復合型人才,在實踐中把高水平的實驗平台搭建起來了。” 目前,中藥產業已成為我國獨具特色和少數具有原創優勢的產業之一。然而,中藥科技基礎相對薄弱,制約了中藥品種做大做強。中醫藥如何走出國門,走得更遠?“一定是靠企業。在助力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高校只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支撐力量,企業才是走向國際的關鍵和生力軍。作為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需要與企業協同創新、聯合攻關,絕對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地搞創新。”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