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發布,有何亮點?

2020年09月29日14:23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發布,有何亮點?

  十年以來,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穩步上升!近日,《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下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2010年至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成效顯著。

  “2010年以來,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穩步上升。回顧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變化和歷史性成就。總體來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建立知識產權強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參與《報告》編寫的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表示。

  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報告》顯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報告》以2010年為基期年份,設置2010年綜合及創造、運用、保護、環境發展指數為100。評價顯示,全國知識產權創造發展指數持續上升,以2013年為分界點,之前年均增長5.4%,之后年均增長15.0%,也就是說,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創新指數增速明顯加快,2019年達到270.5,年均增長率為11.7%。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2010年到2019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總體逐步提升,年均增長率13.6%。其中,2012年至2017年為相對穩定期,近兩年提升效果相對明顯。韓秀成認為,這是我國持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我國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不斷推進,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性文件,特別是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出了部署,促使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持續上升。”

  同時,《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日益凸顯,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2018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0.7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11.6%。2018年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37%,較2010年提升0.8個百分點。

  “做好知識產權工作是我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形成良好的知識產權文化和創新生態,激發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韓秀成說。

  區域差距逐漸縮小

  《報告》對我國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分析得出,2019年,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浙江、山東的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六。總體來看,全國31個地區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階梯狀分布特征仍然持續。區域差異與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的梯度推進特點緊密相關,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東部優於中部、東北部及西部地區。2019年,部分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西藏地區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首次提升至第四梯隊。

  《報告》分析認為,我國各地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的提升,將主要取決於知識產權保護成效及運用效益。區域知識產權發展一方面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區域保護能力建設。另一方面以知識產權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突破點,促進知識產權價值實現,充分發揮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

  “地區知識產權工作內嵌於區域經濟社會整體之中,受限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東部地區高於中西部地區的整體格局,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也呈現出東部地區高於中西部地區的不均衡狀況。但是,隨著我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我國原有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基礎之上,許多地區加大了知識產權工作力度,將資源向知識產權領域傾斜,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賽道超車’。這是2019年部分中西部地區知識產權發展水平與東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的主要原因。”《報告》編寫組組長鄧儀友表示,各地區如能根據自身的發展條件,因地制宜,在知識產權領域做出自己的特色,必然能夠促進本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發展環境仍需改善

  在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國際比較部分,《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穩居世界中上游,排名已從2014年的第20位快速躍升至第8位。《報告》選取知識產權能力、知識產權績效、知識產權環境3個一級指標進行評價。其中顯示,2018年,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總指數下的這3個指標分別處於世界第5位、第3位和第23位。與2017年相比,知識產權能力、績效兩個指數排名保持穩定,環境指數上升1個位次,但是,相比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能力和績效,知識產權發展環境仍然是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短板。

  根據《報告》,知識產權環境評價指標中包括知識產權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3個方面,2014年至2018年,我國知識產權環境指數的世界排名一直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2018年,在我國知識產權環境指數中,貢獻最高的依然是制度環境指數,體現出我國近年來在知識產權制度環境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同時,市場環境、文化環境貢獻也有所提升。

  “從開展國際比較以來,我國知識產權能力和績效相對發展水平長期優於環境發展水平。造成這種發展步驟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鄧儀友告訴記者,眾所周知,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然處於從要素投入增長模式向創新驅動模式轉變的進程之中,知識產權環境的建設是滯后於能力水平提升的。

  “知識產權發展環境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涉及市場、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比能力的提升要更加注重系統性。單純從指標來看,我們要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力度,提高整體市場環境水平。同時,我們仍然要注重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整體水平提升,要樹立牢固的‘權利’意識,既要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也要有尊重他人權利的自覺性,建立起更加濃郁的知識產權文化環境。我們還要更加努力地提升制度建設水平,不僅要完善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多地參與到法律的修訂之中,要更加注重提升執法水平。”鄧儀友說。(本報記者 吳珂 實習記者 姜同天)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