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安徽:為企業科技創新撐起“保護傘” 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09月25日09:17 | 來源:人民網-知識產權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林露)近日,人民網記者跟隨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的2020“知識產權 競爭未來”採訪團走進安徽,近距離觀察和了解當地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保持企業市場競爭力,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知識產權為企業科技創新撐起“保護傘”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並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題座談會,為安徽知識產權事業指明了方向、引領了思路。安徽省知識產權局局長程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徽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過程中,始終把推動科技創新作為揚皖所長的硬核力量,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的“保護傘”和“護航隊”,在全面增強安徽科技創新策源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奇瑞公司工作人員展示用於汽車碰撞試驗的假人

申請專利1.9萬余件,授權專利1.2萬余件……23年來,堅持“技術立企”的奇瑞不斷把知識產權變為能夠開發利用、不斷創造新價值的“資本”和“富礦”。從發動機到變速箱,從核心零部件到平台開發,從傳統汽車技術到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四化”技術……奇瑞在自主創新之路上打破了一項項曾被國外壟斷的核心技術壁壘。“奇瑞很早就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1998年就申請了第一件專利,通過為每一項創新成果撐開‘保護傘’構建起‘技術奇瑞’的‘護城河’。”奇瑞控股副總經理徐暉表示。

水韻公司董事長介紹如何通過系統集成理念降低農業產業的投資和管理成本。

研發是一個企業的核心,隻有不斷的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才能保証持續的生命力。在安徽,有一家致力於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水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江躍進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了水生態產業研究院,從源頭開始注重原創性、實用性。基於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以及外部合作關系,近年來該公司研發了的多項專利技術填補了多個領域的空白。其中,城市河道系統集成技術已大量應用於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且效果穩定﹔農村生活污水三級消解利用技術、氮磷靶向循環利用生態修復技術創新性地把農村污水變成肥料加以資源化利用,解決了農村經濟污水橫流問題,同時打造了產業經濟。“我們始終記得,知識產權的道路一定是科學的、嚴謹的、實用的、有價值的。”

“在企業不斷發展中,我們意識到,對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管理是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利布局的策略也由以往對研發人員創新成果的保護轉變為對一個技術領域的總體布局。”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工作負責人介紹說,陽光電源1500V組串式產品包括多項專利技術,公司對於該產品核心技術先后申請了130余件國內外專利,目前已授權100件。五電平技術作為1500V組串式產品的核心專利榮獲2018年安徽省專利金獎、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隨著平價上網步伐的臨近,該專利方法由於在降本增效方面的領跑優勢,目前已成為助推平價上網的新引擎,從而帶動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代表了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知識產權助推企業發展農戶致富

安徽堅持把高質量創造作為知識產權發展的核心。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安徽省專利申請11.4萬余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6萬余件,佔近三分之一,同比增長13.4%。全省擁有有效發明專利8.3萬余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3.1件,較去年同期增長20.2%。安徽省商標申請15.7萬余件,商標注冊9.1萬余件,每萬戶市場主體商標擁有量1394.5件。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擺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據程胤介紹,為了解決這個企業發展中的難題,上半年,全省共辦理知識產權質押登記490件,押融資金額40.20億元,排名全國第六。其中專利權質押389件,質押件數排全國第五,質押融資金額32.66億元,排全國第六﹔商標權質押101件,質押件數排全國第二,質押融資金額7.54億元,排全國第八。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農戶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安徽省積極探索,大力推廣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積極創新構建“地理標志商標+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貧困戶)”“互聯網+地理標志商標”等多種地理標志商標運用模式。目前,全省擁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8個,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總量167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用標企業獲批461家,使用地理標志商標和地理標志的經營戶口21.7萬戶,總產值達936.62億元,涉及扶貧項目38個,助力52.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研院”)大廳,一項項創新技術產品映入眼帘。先研院副院長李俊告訴記者,目前,先研院累計孵化企業254家,累計開發新產品245項,孵化企業創造營收4.94億元﹔孵化企業擁有(含授權及申請)知識產權1061件,其中發明專利249件。圍繞電子技術、未來信息、新材料與先進制造、生物醫藥4個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設,先研院已成立量子計算與精密測量10個技術轉化中心和62家聯合實驗室,正在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成具有國際影響的高層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和成果研發基地、轉化基地。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校長吳敏介紹學校專利創新的最新進展。

在安徽蕪湖的一所高科技企業舉辦的民辦高校,全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擁有不同類型的專利,近三年實施專利轉讓合同和許可43項總金額近一百多萬元,開設專利創新選修課3門,每學年全校參加知識產權創新創造的師生達五千人……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校長吳敏告訴記者,學校申報立項的省(部)、市級131項縱向科研項目以及校政企合作的136項橫向項目,全部都有專利。其中,不少項目還進行了專利檢索分析、專利布局和專利預警。“近3年,學校實施專利轉讓合同和許可43項,總金額近100多萬元。”

目前,安徽省正在運行一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即合肥匯眾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獲批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籌建機構。中心成立后,將大幅提高當地及全國專利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大數據支撐。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