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汕頭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拓寬創新路 發展動能足

本報記者  陳偉光  吳  冰  李  剛  本報通訊員  張明純
2020年09月10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海風徐徐,海浪滾滾,汕頭是一片改革開放的熱土。

  從龍湖1.6平方公裡的“巴掌特區”起步,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7.2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694億元﹔汕頭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依托僑鄉優勢,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加快珠海、汕頭兩個經濟特區發展,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

  “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在新發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全力建設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打造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表示。

  敢闖敢試,種好改革試驗田

  “我最欣慰的是,當年的‘24小時內答復’,如今升級為‘24小時辦結’。”原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資料科科長鄭鴻奇說。

  1987年,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規定,對外商詢問的問題應在24小時內作出答復。2018年起,汕頭實施行政許可事項“24小時辦結”,成為汕頭特區新的效能名片。

  “真的可以這麼快!”從事餐飲經營的林嘉躍要增開一家分店,近日來到龍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辦証,不到1個小時就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証,“以前沒有十天半個月是辦不下來的。”

  龍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鄧興國介紹,“24小時辦結”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審批流程進行系統流轉,節省中間環節,縮短了審批時間。

  與“24小時辦結”和各項簡化優化政務服務一脈相承的,是汕頭對重點項目和企業提供貼心服務的“代辦制”。汕頭在行政服務中心原有人員的基礎上,建立一支專業的代辦服務隊伍,為企業無償代辦。代辦服務制度實施以來,企業反映花在申辦、審批事務上的時間和精力減少一半以上。

  40年來,汕頭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切實肩負起改革“試驗田”的使命,創造了一批“全國首創”和“全國率先”。黨的十八大以來,汕頭承接了中央的改革試點任務,承接了48項廣東省改革試點任務。至2019年底,汕頭市共部署274項改革舉措。

  目前,在繼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健全建設工程項目審批制度、“信用汕頭”平台建設、社會治理體制方面等18項重大改革任務的同時,汕頭進一步提出:以系統化、集成式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城市。

  以僑為橋,探索開放新格局

  天高雲淡,海濱觀光大道向大海延伸,總規劃面積480平方公裡的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蔚為壯觀。

  2014年,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經國務院批復設立,這是以“僑”和“文化”為特色的國家級發展平台,將構建海外華僑華人聚集發展創新平台,打造華僑文化交流基地、華僑文化對外傳播基地,建設跨境金融服務中心、國際採購商貿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閑中心。

  2020年6月,廣東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集中推出24條重磅政策。

  “汕頭特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汕頭經濟特區的開放之路,就是要做好‘僑’字文章。”廣東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說。

  汕頭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積極吸收和利用僑資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走出了以僑為橋的對外開放之路。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5000多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93.8億美元,近九成為僑資﹔同時海外華僑華人還先后向汕頭捐資達98.6億元,興辦了一大批公益項目,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以前國外一些比較急的訂單我們不敢接,因為要去深圳報關,時間不好把握。”汕頭超聲電子覆銅板廠總經理助理許挺說,自從綜合保稅區推出“進區視同出口,即可辦理退稅”政策,他們的運費成本下降了10%,交運時間從2天縮短至1天,接單彈性也增加了。

  2020年4月國務院批復設立以來,汕頭綜合保稅區已累計復制落地55項自貿區政策。今年上半年,汕頭綜合保稅區實現外貿進出口額25.4億元,同比增長154.3%,創下近5年來最高增幅。

  創新引領,發展追求高質量

  8月17日,在汕頭南澳島,一顆重達82噸的“巨型膠囊”在柔性直流系統實現挂網試運行,這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160千伏超導直流限流器,南澳島200多台風力發電機有了“重量級”守護者。

  “面對超導材料‘卡脖子’問題,研發團隊在1年多時間裡對上百種帶材進行了超過千次的沖擊實驗,分析了上萬組曲線數據,成功研制出電阻型超導限流器用高性能高溫超導帶材,實現了100%自主研發。”項目技術負責人、廣東電網能源技術公司專家宋萌自豪地說。

  緊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汕頭加大力度探索創新發展新路徑,構筑高水平的區域科創中心。

  國際知名高等學府以色列理工學院與汕頭大學合作辦學﹔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落戶汕頭,至今已入駐兩個院士團隊﹔廣東省智能化超聲成像技術裝備創新中心在汕頭落地,中國(粵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汕頭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加快建設……

  2019年以來,汕頭引進博士和博士后197名、外籍高端人才188人和外國專業人才188人﹔今年起實施引進博(碩)士三年行動計劃,集中引進全日制博士1000名、全日制碩士3000名。

  在汕頭市澄海區玩具動漫產業創新基地,匯集了一批人們耳熟能詳的玩具動漫形象。“依靠創新,汕頭玩具企業從制造玩具到創造動漫形象,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澄海玩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杜瑞生介紹,目前澄海區有3.2萬多家玩具生產相關企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

  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動能。2019年汕頭新增專利授權1.48萬件,比2012年增長125.0%﹔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15家,比2012年增加587家﹔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226.5億元,同比增長6.8%。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0日 02 版)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