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內蒙古深入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萬裡行”活動 深入企業答疑解惑

2020年08月10日08:33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得遠、“行”得深!內蒙古深入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萬裡行”活動

  “商標被侵權怎麼辦?”“如何規范使用地理標志?”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萬裡行”活動(下稱“萬裡行”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局組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深入阿拉善盟和烏海市,為當地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提供全方位知識產權服務支撐。在阿拉善盟生態產業園區,10余家從事沙產業的企業代表紛紛向活動組提問,一時間人聲鼎沸,現場火爆。

  “我們因地制宜,組織相關專家為企業精准解決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處處長費毅介紹,針對阿拉善盟和烏海市特色產業和產業需求,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局重點就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維權保護等存在的問題,組織相關專家走訪調研,舉辦培訓班座談會,開展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政策宣講、公益咨詢、現場對接等專題系列活動,為企業提供近距離、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並對企業的問題及需求進行梳理分類,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把脈問診、對症下藥。

  深入企業 答疑解惑

  “吃鹽就吃吉蘭泰。”在阿拉善地區,吉蘭泰鹽場生產的食用鹽口口相傳。中鹽內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鹽內蒙古化工)的前身就是吉蘭泰鹽場,是阿拉善盟首家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証的企業。截至目前,中鹽內蒙古化工共有中國專利165件,其中發明專利19件。

  “發明專利少、高層次人才缺乏制約了企業發展。”中鹽內蒙古化工負責人說,目前公司正在進行改革,兩家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証的子公司即將合並,部門職責將變更,如何合理地變更專利的權屬,進一步挖掘、發揮專利價值成了大難題。

  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主任韓勇了解到中鹽內蒙古化工情況后,他建議,企業要通過培育知識產權,加強知識產權運用,機構合作來推動企業發展。“企業首先要摸清知識產權‘家底’,對專利進行分類管理和運營,把與生產密切相關的專利進一步挖掘,合理布局和應用核心專利,形成專利集群,培育一批高質量核心專利。”韓勇說,針對發明專利不足的情況,中鹽內蒙古化工可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專業機構進行對接合作,有了技術才能吸引高層次人才團隊加入,聯合攻關產生更多創新成果,以知識產權驅動企業創新發展。

  “烏海葡萄”是烏海市擁有的唯一一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目前,有16家企業授權使用“烏海葡萄”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烏海葡萄”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0.44億元。“目前‘烏海葡萄’地理標志運用仍然不夠專業化、市場化、系統化,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品牌打造。”烏海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烏海葡萄產業存在品牌效應發揮不明顯,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能力較低等問題,無法進一步挖掘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潛在價值,不利於地理標志的保護。

  “‘烏海葡萄’地理標志運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全區普遍存在。”內蒙古地理標志產業協會會長韓強為烏海葡萄產業支招,他表示,要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的推廣宣傳力度,積極動員地理標志產品企業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展示宣傳,參加各類平台舉辦的活動,把內蒙古地理標志產品推出去,擴大影響力,提升附加值。

  “未來,內蒙古地理標志產業協會將協助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局把組織培訓常態化,幫助企業規范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協助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証明商標,協助政府及企業挖掘和培育特色產品。接下來,還將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地理標志產品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在內蒙古全區開展地理標志產品標准化技術組織和實施,同時協助政府及企業對地理標志產品進行溯源。”韓強說。

  “作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負責人,非常高興能夠和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局一起參與此次活動。通過‘零距離’為創新主體提供精准對接服務,深入交流幫助企業解決了關於商標、地理標志等方面的各類疑難問題,讓企業能夠更規范地使用地理標志,對於打造農產品品牌,推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內蒙古夏禾知識產權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桂桃表示。

  再接再厲 做好服務

  今年6月至11月,在“萬裡行”活動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將陸續深入企業、高校、產業園區、商場超市以及邊境口岸貿易市場、外貿商業集聚區、展會、交易會等地,了解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在商標維權、專利申請、地理標志保護、民族文化工藝品發展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支持企業創新創業,為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費毅介紹,今年的“萬裡行”活動主要以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惠企助企活動、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助力民族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動、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助力外貿經濟發展活動、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助力人才就業創業活動四個方面為抓手,深入了解、梳理企業需求,讓企業與服務機構精准對接,形成工作合力,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問題和困難,確保每一項活動都落到實處。“知識產權保護與服務工作是一項長久性的重點工作,不會因‘萬裡行’活動結束而結束,會長期延續下去。”費毅表示。

  “下一步,我們要充分聚焦企業需求和困難,發揮好政府與市場兩方面作用,調配各類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供給,推動知識產權服務供給側和需求側精准對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費毅說。(本報通訊員 王軍)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