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青創大賽,何時歸“正途”?

2020年08月04日09:08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創大賽,何時歸“正途”?

  近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下稱青創賽)個別獲獎結果被曝違反大賽規則,涉嫌造假,引發輿論關注。

  “弄虛作假”本是科技創新領域絕對不允許觸碰的紅線,卻出現在以“未來主人翁”中小學生為主角、展現我國創新教育成果的青創賽上,著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人們對學生和家長參加比賽的“功利心”以及比賽的公平公正性提出質疑。另一方面,該事件也凸顯出部分學生、家長對創新科研工作道德與規則認識的欠缺與淡漠。青少年創新教育中,諸如“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和意識、知識產權法律及規則的教育仍需進一步強化。

  加強誠信參賽意識

  一位曾連續十年輔導學生參加青創賽的高中創新教師王某向記者坦言,在青創賽歷年比賽中,造假行為不是個例。“學生在比賽中和其他選手交流時能夠感受到,一些學生的項目成果不是自己完成的。”該老師表示,每年青創賽結束后,教師的工作卻沒有結束,還需要對參賽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一些很明顯不是學生自己完成的項目被拿來參賽並獲獎,對那些自己始終認真做創新項目的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通過參加比賽的方式接觸社會,造假行為不僅會令他們懷疑大賽的公平性,更會讓他們質疑學校教授的正面道德觀念,懷疑成人社會的真實性和公平性。”

  王老師介紹,他所在的學校是在全國范圍內較早開展創新教育並參加科技創新比賽的學校,十分注重對學生創新道德的培養,教師會在學生開展創新的過程中多次對學生和家長強調比賽的基本規則,如要獨立完成創新、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等創新道德層面的內容。

  據了解,伴隨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的不斷開展,許多學校都針對學生開展了創新道德方面的教育。但事實上,仍有一些家長枉顧規則,通過各種渠道為學生提供超出獨創原則的不合理幫助,甚至直接找人代替學生完成創新項目。家長的上述做法不但消解了學校的創新道德教育效果,還對青少年學生施加了不良的影響。

  “青創賽是培養未來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搖籃,大部分參賽者將在大學繼續進行科研工作,成為我國科研隊伍中的一員。”王老師介紹。可以預見,從中小學就開始造假的學生日后如若進入科研隊伍,未來風清氣正的科創環境,“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環境也將很難實現。

  “造假行為應在各類競賽中被一票否決。”王老師建議,有關方面可以借鑒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規則來規范比賽,保証比賽的公平性。“如應將參賽論文全文永久在網上展示,並納入中國知網進行重復率查詢。”他認為,建立透明且可追溯的機制將提高參賽項目造假門檻,讓學生和家長在利益與風險間進行權衡,倒逼誠信參賽意識的提升。

  與該教師的觀點不謀而合,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副校長譚蔚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應建立科創大賽參賽作品的公示機制,將作品內容納入公開數據庫,完善“賽后倒查”機制,實現陽光下的透明評選。“青少年科創作品是一類極富生命力的知識產權,值得保護和鼓勵,同樣也要經得起科學的審視與檢驗。”譚蔚泓表示。

  重歸創新教育初心

  參賽創新項目的水平提升本是好事,但諸如“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二氫楊梅素調節肝臟脂代謝及細胞外基質生成的作用研究”“基於同步輻射技術對提高鎂合金硬度的熱處理過程的研究”等高水平科研項目,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望而興嘆,為何會出現在中小學生參與的科技創新大賽上?

  據了解,隨著近年來科技創新比賽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教師、家長若想項目突出重圍,便會想盡辦法尋找能讓評委“眼前一亮”的項目,這造成項目越來越難,甚至超出中小學生的能力范圍,從而催生了造假行為。另一方面,雖然青創賽的獲獎者自2013年起在參加高考招生時不再具備直接保送的資格,2019年起論文和專利也不再是絕大多數高校自主招生的“門檻”,高校今年還取消了自主招生,但有一定科研基礎的高中生還是更受國內外高校的青睞。對學生來說,在青創賽獲獎自然是非常不錯的“加成”。

  “高校有相關需求,學生、家長、中小學各方都有相關需求,催生了這些高難度項目及其背后的利益鏈條。”王老師表示。

  據青創賽官網介紹,該大賽的宗旨是:激發廣大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想象力,培養其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青創賽官網也展示了從中小學生身邊事出發進行創新的研究探索事例,顯然,高水平項目並非青創賽和創新教育的初衷。從創新教育“初心”的角度,相關方面也應對高水平項目不合理出現的情況加以引導,從源頭切斷“造假”的利益鏈條。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競賽主辦單位全面開展一次自查,對以往獲獎項目的真實性、獨創性進行復核,並進一步完善評審辦法和標准,進一步落實競賽與升學“脫鉤”政策。該通知還提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人員依法依規進行嚴肅查處,堅決禁止違背學術誠信要求的行為。可以看到,這些舉措已經為各類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比賽活動中的誠信規范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后青創賽是否能回歸“正途”,我們將拭目以待。(本報記者 楊 柳)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