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高校“雙一流”建設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

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謝巍: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產品質量從人才培養抓起

2020年07月13日09: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林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人們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對於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精神文化產品生產者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近日,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謝巍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藝術院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培養的大多數學生,畢業后會直接從事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這部分人才的培養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產品的整體質量。

培養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謝巍表示,高校首先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目前,上戲正在不斷開創立德樹人工作新局面,著力培養“愛民族、愛國家、辯是非、有情操”的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同時,學校正在從源頭上加強學生表演藝術教育和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

藝術類院校畢業生真正能夠在舞台上、屏幕前成名的人只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將會成為藝術工作者。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文化內涵、審美能力、人文素養等各方面的要求必須跟得上這個時代的發展。謝巍表示,近年來,高校在招生環節對考生文化課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大趨勢。隨著全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文化功底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從專業角度來說,文化功底扎實的學生,從事專業藝術后發展潛力更大。

在謝巍看來,藝考熱度不減的現象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因為從產業結構來講,硬的部分和軟的部分比重正在發生變化。一部分家長認為,藝考相對來講門檻低一點,如果學生在某方面有點天賦、特長,隻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就有機會進入高等院校深造。“但是,如果沒有扎實基本功的話,畢業生在藝術成才這條路上也會走得比較艱難,並不是在某個階段爆發一下就會一直有所成就。從長遠來看,在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再疊加上專業技巧、個人天賦,這樣對個人成才更有利,對提升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產品的質量也更能有所助力。

重視新技術運用 避免創作手段被機器替代

“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僅對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產生較大影響,對於藝術教學的影響也會非常大,包括從傳統的戲文、表導演,到舞美的創作和呈現。”謝巍說,有的高科技企業正在培訓機器人寫文章,這樣發展下去,戲文、編劇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遲早都會受到沖擊。隻有掌握比機器能夠設想到的敘事結構、表達方式更高層次的編劇技巧,人類才不會被機器所替代。

謝巍認為,傳統的藝術院校,除了要關注藝術本身的發展規律,還要對底層技術的變革趨勢有所了解。否則,專業設置、教學手段、創作手段都將面臨嚴酷的時代考驗。上戲的使命責任重大,同時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新時代,上戲正在堅持守正創新、融通中西。“守正、創新,兩者不可偏廢。守正是我們作為中國特色藝術院校必須堅持的基本立場。話劇也好,其他的表演類型也好,在中國本土已經有了相當長時間的發展。比如,傳統戲曲的表演當中,就有很多值得現代表演借鑒的內容。”謝巍說,在這個基礎上,上戲提出了平台型大學的發展戰略,希望通過建成一個大平台,海納百川,吸收世界各國有助於教學的優秀經驗。同時,我們也在思考怎樣把傳承和發展結合得更好,形成具有上戲特點的戲劇影視表演體系或者模式。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