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又一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進入Ⅱ期臨床試驗

2020年06月23日07:3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醫科院生物所)自主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6月20日下午在雲南省紅河州進入Ⅱ期臨床試驗。

  “在目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下,我們數月的努力,為全球抗疫再次打了一劑強心針。”醫科院生物所負責人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曾成功研制我國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腸道病毒EV71型滅活疫苗的醫科院生物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領導下,義不容辭地承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任務,成立應急疫苗研發攻關組,在應急疫苗研發、動物模型建立、病毒溯源及傳播機理研究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通過綜合多學科力量加快科研攻關,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了疫苗研發進度。

  今年2月初,醫科院生物所即已啟動病毒分離選育工作,並在細胞上進行適應傳代培養,完成了疫苗生產毒種的篩選和鑒定,建立了三級種子庫並通過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檢定。利用“國家昆明高等級生物安全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資源優勢,初步建立了用於疫苗安全性和保護效果評價的恆河猴動物模型。

  3月,旋即開展了SARS-CoV-2感染致病機制及免疫學研究,為疫苗研發奠定了扎實基礎,確定了疫苗關鍵生產工藝體系以及質量控制的標准體系﹔完成了疫苗在非人靈長類動物體內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保護效果的評價。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5月13日,醫科院生物所收到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准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5月15日,正式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啟動Ⅰ期臨床研究,採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設計,根據試驗方案逐步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近200例18至59歲健康成年人的入組,順利完成Ⅰ期臨床試驗。

  6月20日正式啟動的Ⅱ期首批人群臨床研究,將對疫苗在健康人群中接種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開展進一步評價,並確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劑量。Ⅱ期臨床研究由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臨床研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在雲南省彌勒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雲南省個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兩個研究現場同步啟動篩選入組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疫苗成為最能有效解決危機的希望。“作為國家公益性事業單位,醫科院生物所踐行‘國家隊’的使命擔當,秉承嚴謹科學的態度,依托國家生物安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撐,充分利用針對人類重大傳染病重要技術儲備力量,穩健推進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的臨床研究。”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盡全力,爭取早日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疫苗,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維護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和全球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新的貢獻。

  此前,醫科院生物所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的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積極開展臨床試驗的同時,產業化實施的工作也在穩步推進,該所在昆明疫苗產業基地規劃並設計具有生物安全防護的GMP生產車間,用於新冠滅活疫苗的產業化實施,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確保國家應急疫苗的供應任務。

  醫科院生物所長期以來從事病毒疫苗的研發、生產工作。1957年,老一輩科學家顧方舟臨危受命,帶領研究團隊開始進行脊髓灰質炎研究工作。醫科院生物所先后研制、生產了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和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供應全國使用,讓數十萬兒童免於致殘。

  另據科技部、國家衛健委6月19日通報,我國科研攻關團隊按照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共布局了12項疫苗研發任務。目前,已對1個腺病毒載體疫苗和4個滅活疫苗開展了臨床試驗,佔全世界開展臨床試驗疫苗總數的4成。(趙漢斌)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