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網”路 融入現代生活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回顧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如約而至,在此前后,全國共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構成一場百花齊放的文化盛宴。與往年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除部分活動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在線下舉行之外,大多數活動都在線上舉辦,互聯網成為非遺文化傳播的重要平台。看一場非遺表演、聽一節非遺公開課、購入喜歡的非遺產品……線上活動打破了人們與非遺文化的地域隔閡,也讓非遺文化進一步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在互聯網運用普及、國家‘互聯網+文化’的倡導和社會對文化需求更加豐富、多元的大背景下,非遺的網上推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樣的文化傳播方式值得被肯定。”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非遺項目中有很多語言、音樂、舞蹈、體育、中醫藥知識等內容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互動傳播,互聯網拓寬了非遺文化的傳播范圍,幫助非遺項目傳承發揚、走向世界。
線上活動匯聚更多觀眾
“北京絹花擁有悠久的歷史,鼎盛時期在清代。那時候,在喜慶的日子裡,北京人都喜歡佩戴花飾,久而久之北京有了花市大街,北京絹花這項非遺技藝也就發展起來了。”6月13日前后,北京紅橋市場邀請10余位非遺傳承人對18個非遺項目進行線上直播,北京絹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金鐵鈴通過直播平台,為觀眾們上了一堂非遺大師課。
金鐵鈴介紹,北京絹花的主要原料是真絲織物,要做成一朵絹花需要五道工序——鑿、染、捼、粘、攢,要把絲綢先鑿成花瓣的形狀,隨后依照真花的樣子對花瓣染色,再進行開瓣、粘瓣等多道工序,最終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金鐵鈴一邊介紹,一邊手法嫻熟地演示絹花的做法,沒過多久,一朵足以以假亂真的月季絹花就呈現在觀眾眼前。“絹花制作可以陶冶情操,融入其中就會感受到身心的愉悅。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欣賞鮮花,觀察鮮花的生長規律,再將其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金鐵鈴表示。這場非遺大師課和其后的另一場非遺課程直播一共獲得了140余萬觀眾的收看。
緊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合肥非遺“雲直播”中邀請清介堂膏藥、許氏診脈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展示傳統中醫藥領域的非遺文化。在清介堂膏藥的展位前,已經鋪好的七八張膏藥十分引人注目。“清介堂膏藥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鎮痛的作用,主要針對頸肩腰腿痛、頸椎病等疾病具有療效,一周左右就可以見效。”清介堂膏藥第七代傳承人胡來仙告訴觀看直播的觀眾,清介堂膏藥的制作原料為50多味中藥,大部分都是道地藥材,需要經過復雜的手工工序后才能熬制而成。許氏診脈代表性傳承人許躍遠通過對直播主持人的現場診脈,讓觀眾了解了這門技藝。他表示,許氏診脈除了了解身體症候外還可以發現一些慢性炎症和疾病。這在他對直播主持人口述的詳細診脈結果中得到了印証。
實際上,近年來,“非遺+互聯網”的文化傳播方式已經得到迅速發展。據抖音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抖音相關視頻涉及國家級非遺項目1318項,共計有4800萬個非遺視頻被播放了2000億次,得到點贊數近65億。互聯網讓觀眾從多個角度領略非遺魅力的同時,也正幫助更多非遺項目覓得“知音”。
雲端購物迎來廣闊市場
在現代化商業的沖擊下,古老的非遺技藝是否能獲得經濟價值,得到良好傳承?非遺雲端購物為這一問題找到了新的答案。
“85后”的吳澄是常州亂針繡第四代傳承人,在從母親手裡接過衣缽時,她就意識到,需要以新的手段讓這項技藝被更多年輕人接受。“亂針繡繡出的圖案十分立體,但是因為所繡圖案較為傳統難以打開市場。我們對繡品圖案重新設計,以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制作了繡品,從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受眾范圍。”吳澄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此,她創立公司、打造個人亂針繡品牌“承無”,設計針法較少、較為新穎的亂針繡圖案,制作出適合網絡銷售的亂針繡衍生品,在淘寶、抖音等平台上進行銷售,受到許多消費者的歡迎。最近,吳澄團隊正在設計以粽子為主題的亂針繡作品,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在她看來,互聯網銷售能夠達到對顧客引流的目的,從而吸引真正對亂針繡感興趣的顧客。
隨著直播產業的發展,非遺雲端購物在今年成為熱潮。6月13日當天,各地聯合多家直播購物平台紛紛上線了非遺產品。廣西非遺購物節啟動“直播+非遺+扶貧”模式,觀眾們在欣賞到精彩的非遺節目表演,觀看到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繹的傳統技藝的同時,還能了解到來自廣西各地市的212件非遺商品,直接從雲端購入喜歡的非遺產品。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通過快手平台攜手6位非遺傳承人進行在線同屏直播帶貨,讓觀眾充分感受普洱茶制作技藝、彝族服飾、建水紫陶燒制技術等非遺文化精髓后,購買到心儀的產品。在李佳琦直播間,其當天聯合央視新聞推出了“把非遺帶回家”購物活動,吳裕泰中華老字號茉莉花茶、由黃氏制酥技藝制作的花生酥等非遺產品紛紛亮相直播間,被消費者搶購一空。
“通過網絡銷售,我們發現很多非遺產品背后的巨大市場,這本身就說明人們需要它,這些非遺項目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賀雲翱表示,在非遺產品需求量大幅上升時,要把好其質量關,嚴防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吳澄則建議,願意開展非遺產品雲上銷售的傳承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受眾調研、產品研發等准備工作,切不可盲目大量開展線上銷售。
針對新時代的非遺傳承,賀雲翱認為,非遺的線上傳播效果與線下授課還存在一定差距,非遺傳承仍然需要線下傳承人的嚴格選拔以及刻苦鑽研。“非遺傳承發揚的效果固然與其所擁有的市場密不可分,對於一些市場較小的非遺項目,也應通過政府及社會力量對其加以保護,讓更多非遺文化成為我們豐富生活、蕩滌心靈、啟迪智慧的精神財富。”賀雲翱說。(記者 吳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