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同盾馬駿驅:智能分析決策成為數字時代的通用基礎設施

2020年06月10日15: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本來線下貸款要一到兩周時間才能完成,通過平台,24小時內審批完成,48小時內就可以放款”,一家疫情期間拿到貸款的企業主表示。

這位企業主提到的“平台”,是杭州市余杭區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服務平台”,疫情期間專門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當下,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已成為保民生的重點之一﹔另一面,疫情對創新的“破窗效應”也在顯現:人工智能(AI)、大數據賦能金融,支撐業務場景快速釋放。在數據被中央定位為新型生產要素的背景下,這一創新模式或將迸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對此,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合伙人馬駿驅日前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等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看准、行穩、宏觀經濟論壇”上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同盾科技通過打造一整套智能分析決策平台,讓智能分析決策平台成為數字時代的通用基礎設施。目前該平台已經在金融風控、信用經濟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等領域發揮了很多作用。

馬駿驅介紹說,疫情期間,同盾中小微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為杭州余杭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和唐山市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賦能。通過人工智能非接觸的方式,調研企業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的業務情況,輔助金融機構作出決策,幫助很多中小企業得到了“救命錢”。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有兩個重要的潛力,一是中國的市場潛力足夠大﹔二是,中國擁有的科技升級的能力,大量優秀的科技人才。他預計,未來兩三年,新科技一定會大規模發展,金融也面臨著新發展的新階段,新型城鎮化是未來二三十年的重大機遇。

在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如何破局的圓桌論壇中,同盾科技馬駿驅認為,在當下眾多行業受到疫情沖擊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數據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比如說像遠程辦公、線上教育、非接觸金融服務等成為經濟增長的動能。

“這再次証明了,數字化轉型、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將成為民營企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馬駿驅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希望通過我們打造的一整套智能分析決策平台,就像電和水是工業革命通用的基礎設施一樣,我們希望智能分析決策平台成為數字時代的通用基礎設施。目前該平台已經在金融風控、信用經濟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等領域發揮了很多作用。”

“當前從技術能力來說,我們已經積累了充分的技術手段,但是從協作、從各部門間數據要素流通共享等方面來說,還有一個比較長遠的路要走。不過通過這次的疫情我們也可以看見,我們的協同比起過去已經進步很大了。這應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未來需要我們在日常不斷地協同發力。”馬駿驅在宏觀經濟論壇上說到。

此外,馬駿驅最后表示相信“有危就有機”:怎樣把寶貴的信貸資源快速而有效地傳導到亟需支持的小微和民營企業,將成為促進民營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同時,他認為新基建的提出和加速可以說是恰逢其時,未來應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發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古月)

(責編:胡挹工、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